🚚凌晨三点的饲料厂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货车排队等卸货的司机哈欠连天,品控员举着手电筒抽查玉米霉变粒。据统计,2025年因原料接收失误导致的饲料质量问题,让全国37%的饲料厂损失超10万元。本文通过三个真实案例,拆解饲料原料接收的一般程序中那些要命的细节。

原料入场必检三件套:
📌河北某饲料厂惨痛教训:

| 原料类型 | 容重标准 | 水分上限 |
|---|---|---|
| 玉米 | ≥710g/L | 14% |
| 豆粕 | ≥580g/L | 12% |
| 小麦 | ≥760g/L | 13% |
关键指标检测流程:
⚠️易忽视细节:
📊广东某集团数据:

分区存放黄金法则:
防虫防霉四重防护:
💡创新案例:
山东某厂使用物联网传感器:

💬【厂长互动】
您在原料接收环节踩过哪些坑?
① 水分检测误差大
② 掺假原料难识别
③ 仓储损耗控制难
欢迎留言交流经验,优质回答可获《原料验收实操手册》电子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