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同一批进的猪苗,三个月后有的膘肥体壮,有的却像没吃饱似的?河北老张去年就吃了这个亏,800头育肥猪出栏时平均体重差了23公斤,直接少赚15万。今天咱们就仔细说说,这育肥猪长得慢到底藏着哪些猫腻。

先说个扎心的事实:超过60%的育肥问题出在饲料上,但可不是简单的"喂少了"。去年河南有个养殖户,饲料配方看着挺正规,可猪就是不长肉,后来一检测:
这事儿告诉我们:别光看饲料袋上的数字,得定期送检。特别是自配料的养殖户,最好每批原料都测个粉碎粒度,太粗了消化率直接掉两成。

看看你的猪舍达标没:
| 指标 | 最佳范围 | 影响程度 |
|---|---|---|
| 温度 | 18-22℃ | 每低1℃日增重少15g |
| 湿度 | 55-65% | 超70%发病率升40% |
| 氨气 | <15ppm | 超25ppm生长速度降18% |
| 光照 | 50-100lux | 过强引发应激反应 |
山东某猪场去年装了智能环控系统,把氨气浓度从28ppm压到10ppm,料肉比直接从2.8降到2.6,这钱花得值!
疫苗本是防病的,但用错了反而拖后腿:

江西李老板就栽在这上头:给80斤的育肥猪补打伪狂犬疫苗,结果整栏猪10天没怎么长,直接损失2万块饲料钱。
别以为驱过虫就万事大吉,现在流行的是"隐形寄生虫":
建议每季度做次粪便漂浮法检测,看看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广东某场发现EPG超500后,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联合驱虫,日增重立马提高120g。

有些慢长是基因决定的:
去年内蒙古老刘图便宜买了批回交猪,养到200斤多花了23天,这账怎么算都亏。
现在你该明白了,猪长得慢就像小孩不长个——可能是饭没吃好、睡不踏实、生了病,或者天生基因限制。下次发现猪群有问题,先拿体温计量量(正常38.5-39.5℃),再看看粪便形态(健康粪便是成型的褐黄色),最后算算日采食量(育肥猪该吃体重的3.5-4%)。记住,养猪是个系统工程,光盯着某个环节可不行,得学会用数据说话。就像老张现在每天记录猪舍温湿度、每周称重抽查,把问题掐灭在萌芽期,这不,今年头批猪已经提前7天出栏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