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问答专区 >
饲料颗粒加工出来是湿的怎么办?

作者:养殖新视角 时间:2025-11-12 阅读:317

河南新乡的养殖户老周上个月差点急白了头——新买的饲料颗粒机产出的颗粒含水量高达18%,堆在仓库里三天就发霉结块,直接报废了5吨饲料。这种​​饲料颗粒加工出来是湿的​​的情况,在长江流域梅雨季节尤为常见。要解决这个问题,得从原料、设备、工艺三个维度入手。

饲料颗粒加工出来是湿的怎么办?

场景一:原料仓里的湿度攻防战

老周最初以为问题出在机器,直到技术员小张发现玉米原料含水量超标:

原料类型标准含水量实测含水量超标后果
玉米≤14%17.3%颗粒粘模
豆粕≤12%13.8%冷却结块
麸皮≤13%15.1%粉尘增多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饲料加工技术规范)

​解决方案​​:老周购置了二手烘干塔,把玉米含水量降到12.5%后,颗粒含水率立即从18%降到14%。这里有个关键点:原料每降低1%含水量,成品颗粒含水率可下降0.6-0.8个百分点。

饲料颗粒加工出来是湿的怎么办?

场景二:制粒车间的蒸汽迷局

山东某饲料厂的李厂长遇到过更棘手的情况:使用全新原料仍产出湿颗粒。最后发现是蒸汽压力不稳导致调质(tiáo zhì)效果差:

  • 理想蒸汽压力:0.25-0.35MPa
  • 实际波动范围:0.18-0.42MPa
  • 温度波动:±15℃

他们加装了气压稳定阀和温度补偿系统后,颗粒含水率标准差从2.3%降到0.7%。​​饲料颗粒加工出来是湿的​​的问题迎刃而解,吨料电耗还减少了8度。


场景三:冷却系统的隐形漏洞

广东养殖户阿珍的遭遇更有意思:颗粒刚出模时含水合格,冷却后反而返潮。检测发现冷却塔(lěng què tǎ)存在三个问题:

饲料颗粒加工出来是湿的怎么办?
  1. 风速不均匀(相差3.5m/s)
  2. 冷却时间不足(比标准少8分钟)
  3. 空气湿度未监测

改造后的对比数据:

改造项改造前改造后
冷却时间22分钟30分钟
出料温度38℃25℃
含水率波动±2.1%±0.6%

实用百科

  1. ​环模压缩比​​:指环模孔长度与直径的比值,通常1:8适合畜禽料,1:12适合水产料。比值越大,颗粒越硬。
  2. ​调质时间​​:物料在调质器内停留时间,肉鸡料需35-45秒,猪料需50-60秒。
  3. ​冷却塔料位器​​:控制颗粒在冷却段厚度的装置,理想料层厚度为40-60厘米。

现在阿珍的饲料厂里,每个环节都装着温湿度监控屏。最新数据显示,颗粒含水率稳定控制在12.2%-12.8%之间,储存期从15天延长到45天。这个案例说明,​​饲料颗粒加工出来是湿的​​从来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需要建立从原料到仓储的全链条湿度管控体系。下次当你摸到湿润的饲料颗粒时,不妨先检查下原料仓的玉米,或许答案就藏在那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wenda/95424.html

标签: 颗粒,饲料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