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养殖户老张去年吃了大亏:30头母猪产仔时6头出现难产,活仔数平均只有9.3头。农技站检测发现,妊娠期饲料粗纤维含量不足导致母猪过肥。这个案例揭示科学制定母猪各阶段饲料配比的重要性——合理配比能使产活仔数提升15%(数据来源: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2025年报告)。

核心任务:修复体况,促进发情
广西某200头规模猪场调整配方后,发情间隔从7.2天缩短至5.8天:
| 原料 | 占比 | 功能解析 |
|---|---|---|
| 玉米 | 58% | 提供基础代谢能量 |
| 麦麸 | 20% | 调节肠道蠕动 |
| 豆粕 | 15% | 补充优质蛋白 |
| 预混料 | 5% | 含生殖维生素 |
| 苜蓿草粉 | 2% | 提供天然雌激素 |
注意要点:粗蛋白控制在14%-15%,背膘厚度维持18-20mm。河北某猪场监测发现,背膘每增厚1mm,发情率下降3.2%。
关键指标:控制胎儿均匀度
重庆农科院实验数据显示,精准配比可使胎儿重量差异缩小18%:

| 阶段 | 前期(0-30天) | 中期(31-90天) | 后期(91-114天) |
|---|---|---|---|
| 代谢能(MJ/kg) | 12.5 | 13.0 | 13.8 |
| 粗蛋白(%) | 14.0 | 15.5 | 16.0 |
| 粗纤维(%) | 6.5 | 5.8 | 4.5 |
操作细节:妊娠后期添加1%鱼油,仔猪初生重可增加8%(数据来源:《中国猪业》2025年第3期)。但需注意:鱼油添加超过1.5%会引发软便。
核心目标:提升泌乳量
对比试验显示,优化配比可使21日龄仔猪窝重增加2.4kg:
| 原料 | 占比 | 特殊处理 |
|---|---|---|
| 膨化玉米 | 55% | 提高消化率 |
| 发酵豆粕 | 20% | 降低抗原蛋白 |
| 乳清粉 | 5% | 补充乳糖 |
| 脂肪粉 | 3% | 选用椰子油来源 |
| 预混料 | 4% | 强化有机微量元素 |
饲喂技巧:分娩后第3天开始,每日增加0.5kg饲喂量,直至采食量达到6.5-7kg/天。江西某猪场实施阶梯饲喂法,哺乳期失重减少40%。

Q:如何应对便秘?
A:在妊娠料中添加3%甜菜粕,粗纤维提升至6.8%。湖南1500头母猪场应用后,便秘率从23%降至7%。
Q:夏季采食量下降怎么办?
A:广东温氏集团方案:添加0.3%柠檬酸+0.2%小苏打,并将饲喂时间调整至早晚凉爽时段,采食量回升12%。
Q:自配料如何保存?
A:建议7天内用完,添加0.1%丙酸钙可延长至10天。河南某家庭农场使用真空分装袋,霉变率从8%降至0.5%。

百科解释
背膘厚度:指母猪背部皮下脂肪层厚度,用超声波仪测量,是判断体况的重要指标。
代谢能:饲料中能被动物利用的能量,单位MJ/kg,决定饲料能量价值。
重点提示:母猪各阶段饲料配比转换需设置5天过渡期,突然换料会导致3-5天的采食量波动。建议在过渡期采用新旧饲料3:7、5:5、7:3的比例逐步替换,确保肠道菌群平稳适应。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