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同样喂饲料,隔壁老王家猪长得快,你家猪却总闹毛病吗?去年河南有个养殖户买了排行榜前十的饲料,结果猪群集体腹泻,后来发现那款高价料根本不适合中原气候。这事儿让我明白,选饲料不能光看榜单,得会挑会选。

农业部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登记在册的猪饲料企业超过2800家,但真正通过ISO22000认证的不到300家。排行榜前五十强的门槛是年销量超10万吨,但这里面有个坑——有些品牌靠低价冲销量,实际营养指标贴着国标下限走。比如某知名品牌保育料,粗蛋白含量刚好卡在18%,比优质产品低了2个百分点。
要说口碑和实力兼具的,广东海大、新希望六和这几个老牌子确实稳。特别是海大的乳猪教槽料,用膨化大豆替代部分豆粕,消化率能到92%。不过价格也真不客气,比普通料贵15%左右。河北农科院做过对比试验,喂海大料的仔猪断奶重多1.2公斤,但要是猪场硬件跟不上,这优势就打了折扣。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是迷信进口品牌。荷兰某品牌饲料卖到每吨6800元,实际检测发现赖氨酸含量只比国产料高0.3%。浙江有个猪场老板算过账,用进口料每头猪得多花43元,出栏时收购价却一样。倒是广西扬翔的定制料服务挺实在,能根据猪场水源硬度调整矿物质比例,这种灵活打法更适合中小养殖户。

这两年窜得快的黑马要数四川特驱。他们家的发酵饲料确实有绝活,用麸皮和菜籽粕做载体,乳酸菌活菌数保持得不错。重庆某猪场实测发现,喂特驱料的育肥猪粪便氨味少了七成,这对环保核查来说是救命稻草。不过要注意发酵料保质期短,夏天超过20天就容易结块。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要问:排行榜上的饲料都合格,怎么选才不会错?记住三个硬指标:
山东临沂的老周去年吃过亏,买的大厂料居然用血粉代替鱼粉,猪群闹贫血闹得厉害。现在他每次进货都要求看当月的原料检测单,特别是氨基酸组成这项,差0.1都不收货。

其实真正懂行的养殖户都明白,没有最好的饲料,只有最合适的。就像东北地区冬天要选高能高脂的料,南方梅雨季得找防霉性强的。那些排行榜前五十强的产品,能活下来的都有两把刷子,关键得会搭配使用。我认识个福建养殖户,把排行榜前三名的料按阶段混着用,结果料肉比做到2.4:1,比单用任何一款都强。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别看广告看疗效。拿个不锈钢盆装点饲料泡水,两小时不沉底的肯定掺了黏土;抓把料放手心搓,油汪汪的八成加了廉价脂肪粉。饲料好不好,猪的皮毛和粪便会说真话,排行榜只是个参考,真功夫还得自己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