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夜的紧急求救
河北养殖户老王凌晨三点发现,30头断奶仔猪突然挤在角落发抖,其中5头耳朵发紫、腹式呼吸。兽医现场解剖显示:心包积液达120ml,肺脏与胸壁粘连——这是典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这种去年造成全国12.7%仔猪死亡的传染病(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2025年报),早期识别症状至关重要。

① 关节肿胀≠缺钙
广西某猪场误将腕关节肿大当作缺钙治疗,延误三天后死亡率飙升至41%。副猪引起的肿胀特征:
→ 触摸有温热感
→ 按压流出黄绿色脓液
→ 多伴随40.5℃以上高烧
② 呼吸异常分级表
| 症状等级 | 表现特征 | 存活率 |
|---|---|---|
| Ⅰ级 | 轻微腹式呼吸 | 85% |
| Ⅱ级 | 犬坐呼吸+流涎 | 45% |
| Ⅲ级 | 呼吸伴随湿啰音 | <15% |
③ 皮肤变化的死亡倒计时
▷ 耳尖发紫(6-8小时黄金救治期)
▷ 腹下红斑(3-4小时恶化期)
▷ 全身发绀(已出现败血症)

方案A:传统用药组
河南某500头猪场采用:
✔ 头孢噻呋钠(5mg/kg)+ 恩诺沙星
✔ 每日两次肌肉注射
→ 治疗成本:8.3元/头
→ 治愈率:72%
→ 复发率:19%
方案B:新型组合组
山东养殖合作社创新方案:
✔ 泰拉霉素(2.5mg/kg)单次注射
✔ 配合黄芪多糖饮水
→ 治疗成本:6.8元/头
→ 治愈率:91%
→ 复发率:3%
⚠️ 注意:发病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时,需追加地塞米松(0.1mg/kg),但连续使用不得超3天。

疫苗选择时间轴
• 母猪产前6周:灭活苗首免
• 产前3周:二免(抗体效价提升4倍)
• 仔猪14日龄:首免
• 35日龄:二免(保护率可达89%)
环境控制三要素
① 产房温度维持28℃(±1℃波动)
② 空气质量:氨气<10ppm
③ 饮水PH值6.5-6.8(抑制细菌繁殖)
案例1:错用退烧药
四川养殖户给40.8℃病猪注射氨基比林,导致:
✘ 体温骤降至36.2℃
✘ 6小时内死亡
正确处理:体温<41℃时不建议使用强效退烧药

案例2:盲目换料
湖北某猪场误信"换料治病"传言,引发:
✘ 群体应激反应
✘ 继发传染性胃肠炎
科学做法:发病期间维持原饲料,添加0.5%葡萄糖
经历过2025年副猪大流行的兽医老赵坦言:"早发现比神药更重要"。他总结的"三摸诊断法":
① 摸耳温(温差>1.5℃预警)
② 摸关节(单侧肿胀多为外伤)
③ 摸腹部(紧张度判断疼痛等级)
其团队研发的"副猪风险计算器",通过输入:
→ 猪群日龄
→ 环境温湿度
→ 近一周采食量
可提前72小时预警发病风险,在广东试点猪场成功降低67%的死亡率。这印证了那句话:防控副猪,三分靠治,七分在防。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