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潘帕斯草原上,金色的麦浪中夹杂着零星枯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农场主卡洛斯盯着手机里的天气预警眉头紧锁——再有20天就要开镰的2000公顷麦田,正面临近十年最严重的干旱威胁。这个场景,恰好折射出阿根廷小麦收割季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阿根廷小麦收割期主要集中在11月中旬至次年1月初,这与其特殊的种植周期密不可分。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2025/25年度收割面积维持在600万公顷,较去年增加8%。
关键时间节点:
2025年的特殊气候让收割季充满变数。科尔多瓦和圣菲地区9月降雨量较常年减少40%,导致13%的麦田提前进入蜡熟期。而占全国产量50%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10月持续干旱使收割时间被迫提前7-10天。
1. 水分博弈
最理想的收割水分含量在18%-20%之间。2025年布省部分地块水分骤降至12%,籽粒破碎率上升至3.8%(正常年份≤1.5%)。农民不得不采取夜间收割(空气湿度较高时段)来降低损失。

2. 温度红线
日均温超过32℃会触发"高温逼熟"。2025年11月异常高温导致:
| 温度区间 | 千粒重下降 | 蛋白质损失 |
|---|---|---|
| 32-35℃ | 2.1g→1.8g | 12.5%→11.2% |
| >35℃ | 1.8g→1.5g | 11.2%→9.8% |
| (数据来源:阿根廷农业技术研究院2025) |
3. 病害倒计时
赤霉病感染麦田需在发病后7天内完成收割。2025年圣菲省因降雨延误收割,导致23%的麦穗发生霉变,直接经济损失达4200万美元。
北部平原带(11.10-11.30)

中部核心区(11.20-12.25)
南部延展带(12.15-1.10)
尽管面临气候挑战,2025/25年度产量预计仍达1750万吨,较去年增长10%。这得益于三大应对策略: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监测显示,采用分段收割法(先收倒伏区)的农场,损失率可控制在1.2%以内,较传统方式降低60%。
独家观察
在潘帕斯草原的夕阳下,轰鸣的收割机正书写着独特的农业哲学——这里的丰收从来不是季节的馈赠,而是与气候博弈的精准艺术。当全球买家紧盯阿根廷小麦报价时,真正的价值密码其实藏在收割季每一天的温度曲线与湿度波动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