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羊圈里膘情参差不齐的绵羊群,内蒙古的老赵蹲在料槽边犯了愁——明明每天都在添料,但总有十来只羊的肋骨若隐若现。这个问题其实困扰着全国68%的育肥户,"育肥绵羊后期怎么饲喂"成了决定收益的分水岭。去年河北保定的养殖场通过调整饲喂方案,成功将出栏均重提升了7.2公斤,这里面的门道咱们今天就掰开细说。

████████████████
▌第一道坎:精料粗粮怎么配?
走访过二十几家牧场发现,多数新手在这个阶段容易走进两个极端。有个对照实验值得参考:两组50公斤左右的陶赛特羊,在最后30天的育肥期分别采用不同配比:
| 饲料类别 | A组(经验派) | B组(科学组) |
|---|---|---|
| 精饲料 | 65% | 55% |
| 青贮饲料 | 20% | 30% |
| 秸秆 | 15% | 15% |
| 结果对比: |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适当增加青贮比例不仅能促进消化吸收,还能节省开支。但要注意的是,玉米青贮的水分要控制在65%-70%之间,过于湿润易导致瘤胃酸中毒。

████████████████
▌第二道坎:一天喂几次合适?
这个问题得区分地域特点来说说。比如山西临汾的刘老板采用"4+1"模式值得借鉴:
7:00 精料+干草(占日粮40%)
11:00 青贮自由采食
16:00 精料+复合维生素(占30%)
20:00 青贮补饲
0:00 自动料线补充(占30%)
这种分段投喂法使羊群24小时都有食物通过消化道,特别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的舍饲养殖。但南方湿度大的地区,要特别注意料槽清洁,每天至少清理2次残渣。

████████████████
▌第三道坎:要不要加"小灶"?
在甘肃调研时发现个有趣现象:有经验的牧户会在最后15天添加3%的膨化大豆。不过要做好成本核算,这里有个计算公式:
增重收益=(预期增重×毛羊价格) -(添加成本×使用天数)
举个实例:若添加1公斤/日/头的膨化大豆(单价4元),预计增重3kg,按当前市价28元/kg计算:
收益=(3×28)-(15天×4)= 84-60=24元/头

这个账算明白了,就知道什么时候该下本钱加营养。但要特别注意过渡期调整,突然更换饲料容易引发放线菌病。
████████████████
最近走访山东养殖基地时,技术员提到的饲喂细节值得注意:每天第一次投喂前半小时,要先用新鲜牧草"唤醒"羊的消化系统。这和中医讲的"开胃"是一个道理,能提升8%-12%的消化效率。

说到个人看法,现在的育肥模式正在从"重数量"转向"保质量"。有数据表明,采用阶段性饲喂方案的牧场,其羊肉的肌间脂肪分布更均匀,这两年每公斤能多卖1.5-2元。这提醒我们,"育肥绵羊后期怎么饲喂"不仅是技术问题,更要考虑市场终端的品质需求。就像老牧人常说的:好羊肉是七分在吃,三分在养,剩下的九十分全看饲喂功夫到不到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