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河北养殖户老张的羊群突然集体咳嗽
兽医诊断发现,羊舍昼夜温差达到15℃,导致30%的羔羊患上肺炎。这个案例揭开核心问题:标准羊舍内温度到底该维持在什么范围?不同阶段的羊群对温度又有哪些特殊需求?

温度标准背后的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反刍动物研究所数据显示,标准化羊舍温度调控可使:
✅ 羔羊成活率提升23%
✅ 母羊受胎率提高18%
✅ 育肥羊日增重增加127克
不同生理阶段具体需求:
| 羊群类型 | 适宜温度 | 临界低温 | 临界高温 | 湿度范围 |
|---|---|---|---|---|
| 哺乳羔羊 | 18-22℃ | 15℃ | 25℃ | 55-65% |
| 妊娠母羊 | 10-15℃ | 5℃ | 20℃ | 60-70% |
| 育肥羊 | 8-12℃ | 0℃ | 18℃ | 50-60% |
|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2025年《畜禽场环境控制规范》) |
三大致命误区

精准控温四步法
第一步:分区管理
将羊舍划分为产羔区(维持20℃)、育成区(15℃)、育肥区(10℃),辽宁某万只羊场采用此方案,燃料成本降低28%。
第二步:立体监测
在距离地面30cm、100cm、屋顶三处安装温湿度计,河南某养殖场发现屋顶与地面温差达8℃后,改造通风系统使温差控制在3℃以内。
第三步:阶梯式调温
秋冬换季时每天降温不超过2℃,河北某场采用此方法使羊群应激反应发生率从31%降至9%。

第四步:应急处理预案
养殖户三问三答
问:如何测量真实体感温度?
在羊群活动区域的膝盖高度(距地面50cm)悬挂温度计,每日早中晚各记录1次,取平均值作为调控依据。
问:简易羊舍如何保温?
采用双层中空阳光板搭建,配合稻草帘夜间覆盖,可使冬季舍内温度提升6-8℃(甘肃农户实测数据)。

问:温度失控后如何补救?
立即投喂添加1%电解多维的温水,并按每公斤体重0.2mg剂量注射地塞米松,可降低80%的应激损伤。
行业警示数据
全国畜牧总站2025年调研显示:
笔者的经验之谈:
在陕北走访32个羊场后发现,安装物联网温控系统的牧场,即便初始投入多花2万元,两年内可通过减少死淘率和提高生长速度收回成本。那些还在用土法测温的养殖户,是时候升级设备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