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的老牧民巴图发现,自从使用蓝色包装的营养舔块后,他的50头西门塔尔牛日均增重提高了320克。这个改变引出了三个关键问题:这些彩色方块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牧场主该如何选择?错误使用会带来什么后果?

基础认知:解密舔块成分表
每块直径30厘米的舔砖中,包含着反刍动物必需的7类营养素。根据《反刍动物营养学》标准配方,核心成分包括:
• 矿物质组合(钠12%、钙8%、镁4%)
• 微量元素包(锌2000ppm、铜800ppm、硒15ppm)
• 维生素矩阵(A 15万IU/kg、D3 3万IU/kg、E 500IU/kg)
• 能量载体(糖蜜18%、尿素6%)
• 黏结剂(膨润土10%、食盐14%)
河北某饲料检测中心2025年报告显示,合格舔块的粗蛋白含量应控制在18%-22%区间,水分必须低于8%。某品牌产品因镁含量超标0.3%,导致牛羊出现采食抑制现象。
场景应用:精准匹配需求
在青海高寒牧场,冬季牧草β-胡萝卜素含量骤降83%。此时应选择含维生素A强化配方的红色舔块,其添加量达到日常需求的3倍。比较实验表明:
→ 使用普通舔块的牦牛群体重下降11%
→ 使用强化配方组的日均增重维持正常水平

针对不同生产阶段:
农业部2025年出台的《舔块生产规范》特别强调,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产品必须添加0.5%的抗氧化剂。
风险防控:过量补充的代价
山西某养殖场曾因连续使用高铜舔块(铜含量1200ppm),导致23头羊发生溶血性贫血。血检数据显示:

科学用量公式:(体重kg×0.12)+(产奶量kg×0.08)= 每日舔食量(克)
例如体重600kg、日产奶20kg的奶牛,安全摄入量为(600×0.12)+(20×0.08)=72+1.6=73.6克
当发现舔块月消耗量超过设计值的30%,应立即检测水源钠含量。新疆某牧场案例显示,水中氯化物浓度从80mg/L升至220mg/L时,舔块消耗速度加快2.8倍。
中国农业大学反刍动物研究所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科学使用营养舔块可使饲料转化率提升19%,蹄病发生率降低43%。那些被牛羊反复舔舐的方块,实则是现代牧场管理的微型营养银行,精准存取着健康与效益的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