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吃玉米饲料消化特点"是一个许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将通过本文为大家整理的资料,带领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羊吃发霉的玉米中毒和羊小反刍的区别是在于病菌一个在体内不传染,一个是会传染的,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
玉米发霉变质后,会含有大量的霉菌,从而产生多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能够损伤机体内脏。羊采食霉变玉米后,通过消化吸收使霉菌毒素运送到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尤其是会严重损害肝脏和肾脏。另外,霉菌毒素还会导致生殖能力降低,并发生繁殖障碍,如霉玉米上的镰刀菌所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能够导致母羊出现发情异常,如假发情、不排卵等。霉菌毒素还可对神经系统产生破坏,导致机体出现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或者狂躁不安、极度兴奋、四肢痉挛等。霉菌毒素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减弱,这是由于其能够抑制机体内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动,从而发生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免疫力较弱,抗体水平下降,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霉菌还能够减缓机体生长,这是由于霉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大量消耗饲料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导致养分减少,从而使机体出现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的现象。
病羊采食霉玉米后表现出精神淡漠或者沉郁,食欲不振,机体消瘦,被毛稀疏、杂乱。体温初期略有升高,后期稍微降低。黏膜发生黄染,双眼无神,有时如同陷入昏睡。往往独自离群,低头,大量流涎。病羊通常还会出现运动障碍,部分会长时间卧地,即使驱赶也很难站起;部分在走动时左右摇摆,步态蹒跚;部分会在走动一段距离后用前肢跪地,人为鞭打后才能够勉强站起。鼻端存在大量的黏性分泌物,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肺泡呼吸音初期有所增强,而后期有所减弱。腹部膨大,触摸瘤胃存在波动感,听诊发现蠕动音低沉或者完全消失,真胃明显扩张。排尿困难,大部分成羊的肛门周围发生皮下水肿,用手按压后会出现塌陷,几秒钟之后才能够恢复原状。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发现鼻腔黏膜上散布有不同大小的霉菌样结节,呈半球形隆起。心肌颗粒发生变性,心内外膜及冠状沟存在出血点,心包液增多。肝脏发生肿大,呈黄色,发生脂肪变性,质地较硬,切面不会出现外翻,胆囊明显扩张,镜检发现肝小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出现坏死性肝硬变。肾脏呈暗红色,被膜较难剥离,切面发生外翻。肺脏存在充血、出血现象,肝、肾、脾、肺、淋巴结等器官有时会形成肉芽肿结节,结节中心呈黄褐色、烟灰色或者淡绿色,出现比较干燥的坏死灶,且其周围往往会环绕有充血或者出血带。皱胃发生溃疡,胃肠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腹腔存在大量积水,膀胱存在积尿。
药物治疗。病羊要立即停止饲喂霉变玉米,并将饲槽内的剩余饲料清除干净,还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如果病羊症状较轻,可投服适量的硫酸钠、人工盐,每天1-2次;口服适量由葡萄糖粉、补液盐、维生素K3粉、维生素C粉组成的混合溶液,全天使用;肌肉注射5-15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天1次。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自然发病主要见于绵羊、山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但山羊发病时比较严重。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一、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4至5天,最长21天。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根据症状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
温和型:症状轻微,发热,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类似感冒症状。
标准型: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至8天,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腹泻严重,有时有口腔溃疡;有时表现支气管肺炎,类似羊支原体肺炎;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急性型:较少发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感染后1至2天内死亡。
二、防治方法控制小反刍兽疫,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把好入场关:把好入场关,确保引进羊只未感染。引进羊只时,要弄清楚羊只的来源和背景,不要购买没有检疫证明的羊只。羊只调入后,至少要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把好管理关:把好管理关,提高养殖场所生物安全水平。要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指导下,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加强防疫管理。做好相关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和运输工具进场时,要进行彻底消毒,羊舍周围用碘制剂消毒药每天消毒两次。羊群转场、放牧时,要防止交叉感染。把好防疫关:把好防疫关,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在农业部批准实施免疫的地区,要在当地兽医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玉米用作育肥牛饲料时的特点有:
从提供能量的角度比较各种饲料,玉米是育肥牛最好的能量饲料,它富含淀粉、糖类,是一种高能量、低蛋白饲料。常用于育肥牛的几种能量饲料的能量比较如下:
据报道,我国年产玉米8000多万吨,60%以上用于畜禽饲料。玉米有很多品种,并且种植地区广阔,气候、土壤环境条件、肥料种类等的差异导致玉米的营养成分亦有较大的差别,据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报道,农大高油玉米品种和其他普通玉米品种的成分含量如表3-6。使用1千克高油4号玉米比使用1千克普通玉米多提供粗能2.8兆焦(相当于0.17千克普通玉米),差异非常大。
表3-6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成分的比较
饲料玉米依其颜色可分为黄色和白色两种,黄玉米、白玉米的营养成分含量略有差别。黄色玉米含有较多的叶黄素,此叶黄素和牛体内脂肪有极强的亲和力,两者一旦结合,就很难分开,将白色脂肪染成黄色,降低了牛肉品质,因此不能长期、大量饲喂黄玉米,尤其是在育肥后期应控制用量。
在育肥牛饲养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利用玉米,过去、当前及今后都是肉牛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我国到目前为止,对玉米的利用几乎以粉碎细末状喂牛为唯一。在国外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他们试验研究了很多种利用玉米粒喂牛的形式:玉米粒粉碎、玉米粒压碎、玉米粒磨碎、玉米粒压成片、玉米粒湿磨、带轴玉米粉碎、带轴玉米切碎、全株玉米青贮、整粒玉米、高水分(含水量26%~30%)玉米粒贮存等。
东北某些地区因土壤缺硒,导致玉米缺硒。因此在使用东北地区生产的玉米时,要注意补硒(补给量为0.10毫克/千克干物质饲料)。
玉米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大量长期使用时会影响脂肪的坚挺程度。在饲养高档肉牛时应谨慎使用。
玉米是畜禽饲料配方中主要的能量饲料,有“能量之王”的美誉。在养羊饲料配方中使用量最大,一般都在50%以上。
由于用量大,尽管玉米是以提供能量为主要功能,但是其提供的蛋白质占配合饲料中总蛋白质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玉米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蛋白质资源。
根据玉米的主要营养构成我们发现,玉米含有很高的的消化能,但不能做为羊单一的精饲料。
在我国民间仍有大量养羊户羊的精饲料单一饲喂玉米,放牧的羊不良影响会小一些,舍饲或半舍饲会产生不少问题。
羊的精饲料单一饲喂玉米产生如下营养性问题:
1、羊生长速度缓慢。因为玉米蛋白供给不足,直接影响羊肌肉生长速度。
2、新生羔羊骨骼发育不良,软骨病或骨骼畸形。玉米含钙量少,会引起各种骨骼疾病。
3、公羊结石病。玉米的钙磷比例严重失调,是引起羊结石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病一量发现公羊的致死率是很高的,虽然作者有方法治疗,也能治好。但预防胜于治疗,工作还是做在前面为好。
羊的精饲料要合理得用玉米方法如下:
1、玉米用量应在50%-60%之间,玉米50%-60%添加比例是为什么呢?季节,气温,温暖的季节羊消耗的能量减少,这时就可以相应减少能量饲料玉米的比例;反之,寒冷的天气要增加玉米的使用给羊补充更多些的能量。
2、补充蛋白质要添高蛋白的饼粕类饲料。
3、补充钙质和调整钙磷比例要添加石粉(主要利用成分是碳酸钙)和磷酸氢钙。
4、调节玉米的高热量,添加属性寒凉、轻泻的麦麸5%-15%。同样是根据季节气温增减麦麸的比例。
养羊要按方法规矩来,也要活学活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玉米很便宜的精饲料,用不好它就是最昂贵的。
玉米饲用价值较高,其所含能量在谷实饲料中最高,玉米中淀粉的消化率高达90%。但矿物质贫乏,含钙仅0.02%一09%、磷0.25%。除黄玉米外,含维生素不足,在饲喂中要注意补充,喂牛时要给粉碎或压扁,以防咀嚼不全而影响消化。
玉米为乔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产量高,有效能量多,是最常用而且用量最大的一种能饲料,故有“饲料之王”的美称。营养成分:粗蛋白8%蛋氨酸0.15%赖氨酸0.23%,高油玉米(高赖氨酸)
玉米是牛配合饲料中主要的能量饲料,它的可利用能值高,玉米代谢能含量为12.9~14.5兆焦/千克,在所有谷食类饲料中含量最高。玉米中蛋白质含量低(7%~9%),品质差,缺乏赖氨酸、色氨酸。无氮浸出物含量高(74%~80%),主要是易消化的淀粉,消化率高达90%。粗纤维含量少,约为2%。玉米中钙的含量仅为0.02%左右,磷含量0.2%~0.3%,且一半以上为植酸磷。玉米中的脂肪含量高于其他禾谷子实类饲料,粗脂肪含量是小麦、大麦的2倍,为3.5%~4.5%,其中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玉米子实粉碎后,易于酸败变质,不宜久藏。黄玉米中胡萝卜素较丰富,维生素B1和维生素E也较多,而维生素D、维生素B2、泛酸、烟酸等较少。据测定,每千克玉米含1毫克左右的胡萝卜素及22毫克叶黄素,有利于家禽蛋黄、脚和皮肤着色。
玉米是家禽畜配合日粮中的原料,在日粮中玉米占50%~70%。由于玉米缺乏赖氨酸、色氨酸及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所以当玉米用量过大时,应适当补充必需氨基酸以保证日粮的氨基酸平衡。玉米应以整粒贮存,且含水量要控制在14%以下,粉碎的玉米粉极易吸水结块、发热和被霉菌污染。饲料要现配现用,可在配料中使用防霉剂。
关于“羊吃玉米饲料消化特点”以及相关内容,这篇文章小编就先介绍到这里结束了,如果你还想关注更多,那么可以继续接着关注其他文章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