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民巴特尔家的母牛产后30天掉了62斤膘,直到他在浓缩料里加了过瘤胃蛋氨酸,泌乳量三天涨了14%。这事儿折射出浓缩料使用的核心秘密——精准配比就是真金白银。本文将拆解三大典型场景下的浓缩料应用方案。
场景一:母牛产后掉膘
乌兰察布某牧场统计显示,产后母牛日均掉膘0.8kg,主要问题出在:
解决方案:
① 添加12%过瘤胃豆粕,提升支链氨基酸含量
② 每吨料添加200g羟基蛋氨酸铜,改善蹄壳硬度
③ 早晚各补饲50g过瘤胃脂肪粉
实践数据:应用该方案后,母牛日均增重恢复至0.4kg,泌乳量提升22%。
场景二:羔羊软瘫高发
河北某羊场3月龄羔羊软瘫率达17%,检测发现:
浓缩料改造方案:
改造后羔羊成活率从83%提升至96%,每只多赚37元。
场景三:育肥牛拉稀
山东某育肥场料肉比高达7.8,主要问题:
应急方案:
▷ 用膨化玉米替换30%普通玉米消化率提升19%
▷ 添加5%甜菜颗粒,NDF提升至32%
▷ 改用耐高温芽孢杆菌(存活率>90%)
该方案实施后,料肉比降至6.3,日均增重提高310g。
浓缩料质量鉴定三招
鄂尔多斯某牧场通过这三招,年省检测费12万元,淘汰3家劣质供应商。
甘肃张掖某万头牛场建立浓缩料动态调整系统后,母牛年产犊间隔从415天缩短至382天,相当于每头牛多创造1800元效益。这些数据印证:浓缩料不是标准化商品,而是需要量体裁衣的精密武器。(数据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2025年报)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