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别人的羊养得肥,你的羊总掉膘?
上个月去内蒙拜访老张的养殖场,看到他家的羊群毛色油亮,一问才知道人家把精粗比玩明白了。举个实在例子:同样喂玉米秸秆,老张家羔羊日增重350克,隔壁老王家才150克。关键差距就在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搭配比例,说白了就是精粗比这玩意儿在搞事情。
精粗比到底是啥玩意儿?
说白了就是精饲料占全天饲料的比例。精饲料好比是羊肉的"发动机燃油",粗饲料就是"刹车片",得搭配着用。举个栗子:
但注意啊,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就像人吃饭,小孩和大人饭量能一样吗?小羊羔和成年母羊的需求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手把手教你算比例
老张的饲料间墙上贴着张泛黄的纸,上面写着万能公式:
(精饲料重量 ÷ 总饲料重量)×100% = 精粗比
比如今天喂了3斤精饲料+7斤干草,那精粗比就是30%。但别急着照搬!这里有个坑:粗饲料含水量会影响实际比例。新鲜的青贮饲料含水量60%,晒干的秸秆才12%,得按干物质重重新计算。
要换配方
见过新手把育肥羊和怀孕母羊喂成一个样,结果母羊难产、羔羊拉稀。记住这三个关键期:
老张去年试验过,把育肥羊精粗比从40%提到50%,日均增重直接从280克飙到480克,每只羊多赚130块。不过要注意,精料超过55%容易引发酸中毒,这事儿可开不得玩笑。
夏天和冬天要变戏法
你琢磨琢磨,大热天给你吃火锅能吃得下吗?羊也一样!老张的绝活是:
去年寒潮时,他把200只母羊的精粗比从40%提到48%,羔羊成活率硬是比邻居高23%。现在村里人都说他家羊圈是"保温箱",其实不过是把饲料比例调对了。
常见误区要躲开
新手最容易犯的三个错:
河北有个养殖户去年图省事,全年用40%精粗比,结果羊毛长得像乱草,卖价每公斤少赚8块钱。后来照着阶段调整,今年直接多挣了辆小货车。
站在老张的饲料搅拌机前,看着电子屏上跳动的配比数字,突然明白个理儿:养羊不是喂猪让吃饱不行,得吃巧。精粗比就像炒菜放盐,多一勺咸死人,少一勺没滋味。下次见着羊群挑食,别急着抽鞭子,先掏出计算器把比例捋清楚再说。远处山坡上啃草的羊群发出"咩咩"声,不知道是不是在夸老张配的饲料合胃口呢?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