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内蒙古巴彦淖尔的老牧场主赵德贵被急促的铃声惊醒。兽医站的紧急通知让他浑身发凉——隔壁牧场确诊羊肺结核,而三天前他刚引进30只种羊。此刻羊圈里此起彼伏的干咳声,像重锤敲打着他的神经。

第一步:快速锁定传染源
赵德贵抄起手电冲进羊圈,照着兽医教的三招查病:
天亮时揪出8只疑似病羊。送到检疫站的报告显示:3只结核菌素皮试强阳性,PCR检测确诊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这种跨界传播的菌株,正是导致周边三个牧场全军覆没的元凶。
隔离区建设有门道
老赵把西侧废弃的饲料库改成隔离区,照着防疫规范做了五件事:
① 地面铺5cm生石灰+10cm锯末(吸收带菌飞沫)
② 安装独立通风系统(排风口朝下并加装HEPA滤网)
③ 划定3米宽消毒带(每日喷洒3%来苏尔溶液)
④ 工作服分色管理(红色仅供隔离区使用)
⑤ 设置紫外线消毒通道(人员进出照射15分钟)

正是这套操作,让他的核心种群200只母羊免受感染。而五公里外老王的牧场,因混用饲喂工具,导致78%的羊群检出阳性。
精准用药保种群
确诊的8只羊并非都要扑杀。兽医给出的治疗方案:
▷ 高产种羊:利福平(5mg/kg)+异烟肼(10mg/kg)连用45天
▷ 普通病羊:链霉素(15mg/kg)肌肉注射21天
▷ 阳性无症状羊:吡嗪酰胺(20mg/kg)拌料30天
用药第三周出现转机:高产母羊呼吸平缓,乳汁结核杆菌培养转阴。但老赵不敢松懈——每天监测体温,发现异烟肼导致2只羊肝酶升高,立即添加水飞蓟素保肝。

牧场重生记
熬过60天的治疗期,老赵的牧场逐渐恢复生机:
但代价也沉重:直接损失23万元药费,8个月不能出售任何羊产品。不过比起隔壁全群扑杀的牧场,这已是最好结局。
防控体系再升级
现在的德贵牧场多了五道保险:

去年冬天零下30℃的疫情高发期,他的牧场新增病例为零。这套防控体系,如今被当地畜牧局作为样板推广。
看着羊群在夕阳下悠闲吃草,老赵摸着消毒通道的紫外线灯感慨:"这玩意儿比佛像都灵验!"确实,在牛羊养殖业,科学防疫才是真正的护身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