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牧场2025年春季爆发疫情,127只羔羊出现高热、黄疸,最终确诊为羊附红细胞体病。该病潜伏期症状隐蔽,急性发作致死率可达60%。本文将系统解析其临床症状与应对策略。

羊附红细胞体(学名:Mycoplasma ovis)属于柔膜体纲,专性寄生在红细胞表面。其直径0.3-0.8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参考《兽医微生物学》第8版)。传播途径包括:
① 吸血昆虫叮咬(蜱虫带菌率37%)
② 垂直传播(母羊胎盘感染率19%)
③ 医疗器械污染(针头交叉感染风险)
▼ 不同年龄段易感性对比(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
| 年龄段 | 感染率 | 死亡率 |
|---|---|---|
| 羔羊 | 83% | 25% |
| 母羊 | 62% | 8% |
| 种公羊 | 45% | 15% |
潜伏期(3-15天)
• 体温波动在39.5-40.5℃
• 红细胞压积下降至28%(正常值32-38%)
• 血清总蛋白降低至50g/L(正常65-75g/L)

急性期
• 眼结膜苍白→黄疸转化(血清胆红素>34μmol/L)
• 尿液呈茶褐色(血红蛋白尿)
• 呼吸频率>40次/分钟(正常20-30次)
慢性期
• 渐进性消瘦(日均减重200-300g)
• 被毛粗乱无光泽(毛囊营养障碍)
• 母羊流产率升高至22%
血涂片镜检:红细胞边缘附着0.5μm紫红色颗粒(吉姆萨染色)
PCR检测:16S rRNA基因扩增(灵敏度98%)
鉴别诊断:
• 巴贝斯虫病:红细胞内存在虫体
• 钩端螺旋体病:尿液暗视野检查见螺旋体
• 铜中毒:血铜浓度>3.5μg/mL

▼ 内蒙古某牧场2025年检测数据:
| 检测方法 | 阳性率 | 耗时 |
|---|---|---|
| 镜检法 | 61% | 20分钟 |
| ELISA | 89% | 4小时 |
| qPCR | 97% | 2小时 |
药物防控:
① 四环素类:多西环素(2.5mg/kg)连用5天
② 砷制剂:三氮脒(3.5mg/kg)深部肌注
③ 补血剂:右旋糖酐铁(200mg/次)间隔3天
环境管理:
• 双甲脒溶液(0.05%)环境灭蜱
• 器械高压灭菌(121℃维持15分钟)
• 发病羊隔离半径>50米

免疫程序:
▼ 防控效果对比(某万只羊场实施数据):
| 措施 | 发病率 | 经济损失 |
|---|---|---|
| 未防控 | 43% | 18万元/年 |
| 综合防控 | 6% | 2.3万元/年 |
#牧业百科
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大量破裂后,血红蛋白经肾脏排出的病理现象。
柔膜体纲: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蜱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全程需吸血完成发育。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防控经验,您所在地区是否出现类似疫情?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