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喂了高价饲料反而长肉慢?
去年在江苏盐城对比试验发现,使用某品牌全价料的养殖户,料肉比高达3.1:1,而本地养殖户老张的自配料方案仅2.3:1。核心差异在于豆粕熟化程度和能量原料组合,他的配方中采用膨化玉米+发酵豆粕的组合,使粗蛋白利用率提升18%。
自配料成本真的更低吗?看2025年新数据
对比三种常见喂养模式的经济账:
三个阶段精准配方表(实测45天出栏)
▶ 育雏期(1-7天):
膨化玉米58%+发酵豆粕26%+鱼粉4%
独门技巧:添加0.2%柠檬酸,腺胃炎发病率降低60%
▶ 骨架生长期(8-21天):
玉米粉62%+花生粕18%+米糠粕12%
必须添加:每吨饲料加50g复合酶,粪便残渣减少31%
▶ 快速填肥期(22-45天):
压片玉米65%+菜籽粕15%+鸭油3%
夜补饲法:晚上9点补喂含0.5%胆汁酸的高脂饲料
这些原料替换每月省2000元
在安徽实地验证的替代方案:
个人观点:现在很多人在饲料里猛加添加剂,其实原料预处理才是关键。今年在湖北做的试验显示,把玉米粉碎粒度从2.0mm调到1.5mm,料肉比直接下降0.3。当发现鸭群粪便发灰、采食量突增时,别急着加药,先把石粉用量从1%提到1.5%试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