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的养殖户老李去年冬天做了个大胆尝试——在保育料里每天掺入2%的豆油。结果10天后,32头仔猪集体腹泻,7天内死亡5头,直接损失超过1.8万元。这个案例让很多养殖户困惑:保育猪饲料中添加油脂究竟是营养升级还是致命陷阱?

市场上的饲用油脂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都适合仔猪。2025年中国农科院检测数据显示(来源:农质发〔2025〕8号),市售动物油中有23%酸价超标,而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合格率仅为68%。
合格饲用油脂必须满足三个硬指标:

山东某集团猪场做过对比实验:使用达标大豆油的保育猪,腹泻率仅3.2%;而使用劣质混合油的组别,腹泻率高达19.7%,日均增重下降37g。
油脂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精准调控:
| 日龄 | 推荐添加量 | 能量提升幅度 | 风险临界值 |
|---|---|---|---|
| 7-14天 | 1%-2% | 8%-12% | >3%引发腹泻 |
| 15-28天 | 3%-4% | 15%-18% | >5%导致厌食 |
| 29-60天 | 5%-6% | 22%-25% | >8%诱发胰腺炎 |
江苏盐城某猪场严格执行这个标准,配合阶梯式添加法(每天递增0.2%),使保育期料肉比从1.8:1降至1.5:1,每头猪节省饲料成本14元。

油脂添加不是简单搅拌,需要掌握三个核心技巧:
广东湛江的养殖户曾因使用冷油直接拌料,导致油脂结块引发霉变。改用专业混合设备后,饲料利用率提升19%,每吨加工成本仅增加50元。
添加油脂看似增加开支,实则暗藏盈利空间:

河南周口某万头猪场测算发现:虽然油脂使每吨饲料贵210元,但保育期缩短4天,每头猪综合效益增加22元。特别是冬季寒冷期,添加油脂组别死亡率下降4.3个百分点。
看着保育舍里皮毛光亮的仔猪,突然想起营养专家的忠告:油脂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营养钥匙,用错了是催命符。那些为省钱使用餐厨废油的人,终会在兽药账单上付出代价。下次搅拌饲料时,不妨取少量在掌心搓热——优质油脂散发的淡淡清香,才是养殖场最该追求的安全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