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某万头猪场去年因错用酸败豆油,导致600头育肥猪日均增重下降19%。这个案例暴露出核心问题:饲料行业使用哪些油脂既能保证营养又避免风险?不同规模的养殖场该如何选择?

饲料行业主流油脂分为动植物两大类。动物性油脂包括猪油(代谢能34MJ/kg)、鸡油(碘值68-75)、鱼油(DHA含量≥12%);植物性油脂包含豆油(亚油酸52%-57%)、棕榈油(月桂酸45%-50%)、菜籽油(芥酸<3%)。某集团实验数据显示:在仔猪料中添加3%鱼油可使日增重提高11%(数据来源:《动物营养学报》2025年第2期)。
→ 代谢能对比(MJ/kg)
| 油脂类型 | 猪油 | 豆油 | 棕榈油 | 混合油 |
|---|---|---|---|---|
| 实测值 | 34.2 | 37.8 | 36.5 | 32.1 |
广西某鸡场曾因购入掺假棕榈油损失惨重,检测发现掺入30%地沟油。合格油脂必须具备:酸价≤3mgKOH/g、过氧化值≤5mmol/kg、水分≤0.5%。简易检测法:取5ml油脂置于-5℃环境24小时,出现絮状物即为掺伪。

原料验收三要素
江苏某猪场因储油罐未装呼吸阀,导致300吨豆油酸败。正确储存要求:温度≤25℃、添加0.02%TBHQ抗氧化剂、避光环境。使用原则:夏季选碘值<100的棕榈油,冬季用碘值>130的豆油。
→ 不同季节添加建议

| 季节 | 油脂类型 | 添加量 | 混合比例 |
|---|---|---|---|
| 夏季 | 棕榈油 | 2%-3% | 7:3 |
| 冬季 | 豆油 | 3%-5% | 纯品添加 |
河南养殖户将煎炸废油用于饲料,导致肉鸡死亡率激增15%。病理检测显示:酸败油脂产生的丙二醛破坏肠道绒毛,绒毛高度从500μm降至280μm。专家建议:发现油脂哈喇味立即停用,并在饮水中添加0.1%维生素C解毒。
常见掺假类型识别
√ 地沟油:加热至180℃产生黑色沉淀
√ 矿物油:滴在纸上会形成透明油圈
√ 硬化油:25℃时仍呈固态
行业调研显示:正确使用油脂可使料肉比降低0.2-0.3,但32%的养殖户因检测设备缺失导致油脂浪费。记住,好油脂的标准不是越贵越好,而是与饲料配方、储存条件、动物阶段精准匹配。当你在选择饲料油脂时,先问三个问题:代谢能达标吗?储存条件满足吗?与主原料配伍吗?这三个问题能避免90%的用油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