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姐,你家猪场每月光玉米就要吃五吨?这钱都让中间商赚了吧!"上周我去邻县养猪场串门,看着饲料账单直嘬牙花子。要我说啊,饲料原料业务员这活儿,就是养殖户和原料厂之间的"红娘",牵线搭桥的本事直接关系着养殖户的钱包厚度!

说白了就是给饲料厂和养殖户当"食材采购管家"。您看我这手机里存的200多个供应商,从东北玉米商到山东豆粕厂,再到广东鱼粉进口商,个个都得门儿清。去年帮老王家猪场把玉米采购价从1块8压到1块6,光这一项每年就能省下两万四,够买三头种猪的钱!
1. 原料知识得比老农民还熟
玉米要会看容重(每升重量),豆粕得懂蛋白含量检测,鱼粉要能辨真假——掺了羽毛粉的鱼粉烧起来有焦糊味,这招还是跟1学的。有回帮客户验货,发现玉米水分超标3%,硬是让供应商每吨退了50块差价。

2. 行情预判堪比股神
去年八月我就建议客户囤玉米,当时价格1.5元/斤,到年底涨到1.9元。诀窍在哪儿?看农业农村部每月发布的《饲料原料供需月报》,再结合7说的市场趋势分析,八九不离十。
3. 砍价功夫要了得
学会这三板斧:
去年用这法子拿下县里最大的养鸡场,单这一家年销量就破千吨。关键是得跟2说的一样,先当专家再当卖家!

Q:供应商报价忽高忽低咋选?
A:记住这个"三三制"原则——三家比价、三次议价、三证齐全(营业执照、质检报告、产地证明)。上个月李庄养殖场图便宜买了无证豆粕,结果蛋白含量差2%,猪崽光吃不长肉。
Q:客户总说贵怎么办?
搬出6的谈判技巧:
干这行整八年,最深的体会就是:别把自个儿当二道贩子,要做养殖户的"营养师"。现在原料市场越来越透明,拼的就是服务和专业。上个月刚考下《饲料原料检验员》资格证,下一步打算学期货套保——这年头,业务员也得与时俱进啊!您要是刚入行,记住三多:多跑腿、多学习、多攒人品。指不定哪天,您就是十里八村养殖户嘴里的"原料百事通"!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