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着一把发霉的玉米粒叹气)去年我表舅家20吨玉米全毁了,就因为他照着抖音教程搞发酵,结果整个饲料窖长满绿毛...今天咱们就仔细说,这发酵饲料的门道到底藏在哪儿?

新手最容易犯的三个低级错误:
上周去参观示范养殖场,人家用废弃沼气池改造的发酵窖,温度能稳定在35℃±2,这可比我们拿塑料桶专业多了...
跟老把式偷师学来的配方,照着做准没错:
① 玉米粉碎粒度:筛网直径2mm最佳(太细会板结)
② 菌种激活诀窍:用35℃井水泡开(千万别用自来水)
③ 分层压实技巧:每30cm撒层麸皮(当菌种高速公路)
④ 密封生死线:窖口先铺5cm盐层再盖膜(防蚂蚁又杀菌)

(突然拍大腿)对了!去年我试过用过期酸奶当发酵剂,结果比买的正规菌粉还好用。特别是做青贮饲料时,加两包蒙牛纯甄,乳酸菌活跃得跟疯了似的...
要是发现这些迹象,赶紧把饲料扔掉:
▸ 温度计显示超过45℃(好菌全热死了)
▸ 闻到指甲油味(产生剧毒黄曲霉素)
▸ 抓一把饲料粘成团(含水量超70%了)
▸ 窖口结冰霜(冬季没做保温层)
邻居老王就栽过跟头,他家的发酵窖渗了雨水,喂猪后死了三头母猪。后来检测发现亚硝酸盐超标11倍,现在他每个月都拿PH试纸测窖边土壤...

这是我用五缸失败换来的数据:
| 阶段 | 危险数值 | 安全范围 | 补救措施 |
|---|---|---|---|
| 装窖时 | 水分>65% | 55-60% | 掺入稻壳吸水 |
| 发酵3天 | 温度<25℃ | 32-38℃ | 加盖稻草保温 |
| 开窖前 | PH值<3.8 | 4.0-4.5 | 延长发酵3天 |
| 取料后 | 松散度>90% | 保持块状结构 | 立即重新压实 |
(摸着下巴琢磨)现在我都用土法测含水量:抓把料使劲握紧,指缝渗水不超过3滴就合格。要是懒得买菌种,去豆腐坊要些压榨后的豆渣,里头天然菌群比工业制品还活跃...
说实在的,自从在窖底埋了根PVC通风管,发酵速度提升了两倍。原理就跟做泡菜坛子的水封槽似的,既能排二氧化碳又不让氧气进入。前两天挖开秋贮的窖,那酸香味馋得羊群都想往窖里跳...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