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养殖户刘伟盯着腹泻的猪崽直跺脚。保育猪饲料过渡比例没掌握好,三天换了两次料,现在整栏猪蔫头耷脑。这饲料转换的门道到底怎么把握?咱们今天就着保育箱的保温灯,把这事掰扯明白。

抓起保育猪的生长记录表,先锁定三个关键指标:
按这个比例操作最稳妥:
| 换料日 | 原饲料占比 | 新饲料占比 | 饲喂次数 |
|---|---|---|---|
| 第1天 | 80% | 20% | 6次 |
| 第3天 | 50% | 50% | 5次 |
| 第5天 | 30% | 70% | 4次 |
| 第7天 | 0% | 100% | 3次 |
某集团猪场实测数据:严格执行该流程的猪群,日均增重提升19%,腹泻率降低42%。

遇到这些状况要灵活调整:
备齐这三样工具事半功倍:
看着保育栏里活蹦乱跳的猪崽,刘伟现在每批猪过渡期损耗从12%降到3%。他说:"换饲料就像给婴儿断奶,急不得恼不得,得按着肠胃的节奏慢慢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