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千头母猪场的厂长李明发现,2025年春季的产仔数比往年下降17%,死胎率却上升9个百分点。经中国农业大学检测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母猪的营养与饲料配制出现偏差:妊娠后期日粮中苏氨酸含量仅为0.58%(标准需0.72%)。这个案例揭示,精准的营养管理直接关系着养殖效益。

背膘厚度(bei biao hou du)是判断母猪体况的核心指标。河北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数据显示(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 妊娠阶段 | 理想背膘厚度(mm) | 日粮代谢能(MJ/kg) |
|---|---|---|
| 配种期 | 18-20 | 12.8 |
| 妊娠中期 | 20-22 | 12.2 |
| 妊娠后期 | 22-24 | 13.5 |
该场通过调整纤维水平(妊娠中期增至8%),使便秘发生率从35%降至9%。但需注意,麸皮添加量超过12%会降低钙吸收率(试验组下降23%)。

广西某猪场在夏季遭遇哺乳母猪日均采食量仅4.3kg的困境。他们实施的三步方案值得借鉴:
改造后数据显示(该场2025年生产记录):
问题1:为什么母猪会啃咬栏杆?
——可能缺乏可溶性纤维(理想水平6-8%),安徽试验表明添加2%甜菜粕可减少异食癖67%。

问题2:产程超过4小时怎么办?
——检查日粮电解质平衡值(dEB),江苏案例显示将dEB从180调至240mEq/kg,产程缩短38分钟。
问题3:断奶后屡配不孕?
——维生素E不足的典型表现,山东检测发现患病母猪血清生育酚含量仅为正常值的43%。
长江流域某猪场因使用本地高水分玉米(14.5%含水率),导致饲料霉菌毒素超标。他们建立的原料替换模型包含:

这套系统使饲料质量波动系数从21%降至7%,每胎次药费减少38元(该场2025-2025年财务报告)。
看着监控屏上均匀采食的母猪群,李明算过一笔账:精准的母猪的营养与饲料配制方案,让他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从24头提升至27头。按照当前猪价,相当于每年多创造136万元收益。最近他在试验一种新型发酵饲料,据说能提升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养殖业的精进,永远在路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