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猪肠炎的典型症状集中在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脱水及体温异常。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 急性肠炎:病猪突然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初期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后期可能带血或坏死黏膜碎片,伴有喷射状呕吐。严重时出现眼球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体征,体温先升高后骤降,未及时救治的仔猪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死亡率低于5%)。
- 慢性肠炎:病程持续数周,病猪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粪便混有未消化饲料或黏液,消瘦明显且被毛粗乱,部分出现异食癖(啃食泥土、粪便)。
如何区分传染性胃肠炎与普通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与普通肠炎(细菌/寄生虫性)的关键差异可通过以下4点判断:
对比维度 | 传染性胃肠炎 | 普通肠炎 |
---|
发病速度 | 24小时内全群暴发 | 零星发病,病程较慢 |
粪便特征 | 水样腹泻含凝乳块,腥臭味重 | 糊状或黏液便,偶见血丝 |
年龄差异 | 5日龄内仔猪死亡率100% | 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死亡率较低 |
剖检病变 | 小肠绒毛萎缩呈半透明状 | 胃黏膜充血或肠壁增厚 |
传染性胃肠炎多由冠状病毒引起,冬季高发且传播迅速;普通肠炎则与饲料霉变、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或寄生虫相关。
猪肠炎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案需分阶段实施:
- 紧急处理:
- 补液防脱水:按每公斤体重口服补液盐溶液20-30mL(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重症需静脉注射。
- 控制继发感染:注射氟苯尼考(20mg/kg)或口服磺胺脒(5-10g/次),配合0.1%高锰酸钾溶液灌肠清除毒素。
- 慢性调理:
- 修复肠道: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或中药制剂(黄连、白头翁煎剂)。
- 增强免疫: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疫苗(母猪产前20天肌注2mL),降低仔猪感染风险。
预防重点在于管理细节:
- 严格把控饲料质量,霉变原料需添加脱霉剂;
- 产房温度维持在28-32℃,仔猪出生后口服庆大霉素1mL;
- 定期用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圈舍,阻断病原传播。
个人观点:猪肠炎防控需以早发现、早隔离为核心,尤其在寒冷季节需加强保温与湿度控制,避免因环境应激诱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