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养猪的老张头跟我抱怨:"明明喂的都是好料,猪就是不见长膘!"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能量和蛋白质没掐准比例。咱们用土话解释:
举个实际案例:
隔壁村王姐去年把豆粕加到30%,结果猪集体拉稀。后来调整到22%,配合2%的益生菌,日增重从1.2斤飙到2.1斤。这说明啥?过犹不及啊!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从猪仔到出栏都用同款饲料。咱们分阶段说透:
1. 保育期(15-60斤)
2. 育肥期(60-180斤)
3. 冲刺期(出栏前30天)
我知道你们最纠结这个,直接上硬核对比:
对比项 | 自配饲料 | 商品饲料 |
---|---|---|
成本(元/斤) | 0.78-0.92 | 1.35-1.60 |
日增重 | 1.8-2.3斤 | 2.0-2.5斤 |
灵活性 | 随时调整 | 固定配方 |
设备投入 | 需粉碎机 | 开袋即用 |
划重点:
干了十年养殖,我最看不惯那些神化某种饲料的忽悠。实话告诉你们,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配方,北方用玉米,南方用木薯,关键得看当地原料价格。上个月帮老刘头调整配方,把5%的豆粕换成芝麻饼,成本降了8毛,日增重反而多了2两。记住咯,会看猪粪的养殖户才配谈科学喂养——粪便发白要加蛋白,过稀得减豆粕,这比啥高科技检测都管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