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刚买的颗粒饲料倒进料槽里,没两天就碎成一堆粉末,猪啊鸡啊吃得满鼻子灰,饲料浪费得你心疼?或者新手养殖户总在问“为啥别人家饲料不结块不粉化,我的饲料放两天就成渣了?”其实啊,这里头藏着一个关键指标——颗粒饲料粉化率参数。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新手小白最容易忽略,但直接关系到饲料成本、动物健康和养殖利润的“隐形杀手”。
简单来说,粉化率就是饲料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破碎成粉末的比例。比如一包饲料原本100颗颗粒,如果搬运后变成95颗完整的、5颗碎成粉了,粉化率就是5%。这参数听起来简单,但背后藏着大问题——粉化率高的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动物吃不到营养还容易生病,你说这能不亏钱吗?
(这里插个话:新手常犯的误区就是只盯着饲料价格,结果买了低价高粉化率的饲料,最后浪费的钱比省下的还多!)
别被专业术语吓到,其实测粉化率就跟筛面粉差不多。抓一把饲料倒进标准筛网(通常是2.5mm孔径),手动摇晃5分钟,剩下的完整颗粒重量除以总重量就是粉化率。比如:
不过要注意!不同饲料类型合格标准不一样:
饲料类型 | 合格粉化率范围 |
---|---|
畜禽饲料 | ≤8% |
水产饲料 | ≤5% |
宠物饲料 | ≤3% |
(看到这儿你可能要拍大腿:难怪上次买的鱼饲料碎得快,原来水产饲料标准更严格!)
1. 原料配比太随意
玉米、豆粕这些主料要是水分含量超标,颗粒成型时就容易“夹生”。就像蒸馒头面没和好,一碰就散架。有个养殖户跟我吐槽过:“用了老家自种的高水分玉米,结果饲料粉化率飙到12%,猪都不肯吃!”
2. 制粒温度没控准
制粒机温度低于75℃时,淀粉糊化不足,颗粒黏性差;高于90℃又会烧焦营养。这就跟烤饼干一个道理——火候不够饼干发软,火大了直接焦黑。
3. 冷却工序偷工减料
刚出模的饲料颗粒还冒着热气,要是没充分冷却就打包,水蒸气在袋子里凝结,饲料表面就跟泡过水似的,一碰就碎。见过饲料袋内壁挂满水珠吗?那就是冷却没做好!
第一招:原料预处理要到位
玉米、小麦等主料入库前必须测水分,超过14%的必须烘干。有个河南的养鸡户试了这个方法,粉化率直接从9%降到6%,他说:“原来饲料厂说的‘原料把关’不是场面话啊!”
第二招:制粒机参数调校口诀
记住这组数字:蒸汽压力0.3-0.4MPa,调制温度80-85℃,环模压缩比1:8-1:10。这是经过二十多个养殖场验证的黄金参数组合。
第三招:冷却时间计算法
冷却时间(分钟)=(颗粒直径mm)×2。比如直径4mm的颗粒,至少要冷却8分钟。别嫌麻烦,这步省了时间,后面就得浪费饲料!
问:我用的是大厂品牌饲料,为啥还是碎得快?
答:可能是储存环境问题。检查仓库是不是太潮湿,或者饲料堆垛超过10层压碎了底层饲料。建议垫上木托盘,堆高别超过8层。
问:粉化率低于标准就万事大吉?
答:错!粉化率太低(比如<2%)说明颗粒过硬,动物消化吸收率反而下降。就像人吃石头饼干,营养再好也吸收不了啊!
问:小型养殖户有必要买检测设备吗?
答:完全不用!去饲料店借个标准筛就行,重点是要养成定期抽检的习惯。每月随机拆一包饲料测测,比你天天盯着养殖场强多了。
小编观点:
搞养殖就跟做饭似的,火候、配料、保存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那些总抱怨“饲料成本高”的新手,先看看自家饲料是不是碎成渣了还不知道。记住啊,颗粒饲料粉化率参数不是纸上谈兵的数字,是实实在在的钞票——你省下的每一克粉末,都是多赚的利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