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同样是喂饲料,隔壁老王的猪场每头猪能多卖200块,而自家养殖场的牲畜总是容易拉稀生病?问题可能就出在饲料里那个容易被忽略的指标——纤维含量。新手养殖户最常踩的坑就是:要么觉得纤维就是没用的"草渣子"使劲往饲料里加秸秆,要么完全不敢用粗饲料导致动物消化系统出问题。今天就带你搞明白,这个让养殖户又爱又恨的纤维含量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先说个冷知识:饲料里所谓的"粗纤维"根本不是单一成分,它就像个混合大礼包,装着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这些难消化的家伙。这些成分在动物肚子里扮演的角色可太重要了——既能当肠道清洁工,又能做营养调节师。但关键是得控制好分量,就像炒菜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死人。
新手最头疼的就是怎么测这个鬼东西。7和8透露,现在主流的检测法其实就两种:
这里插个重点:很多新手被检测报告坑过。比如4提到的玉米纤维饲料,看着蛋白含量高,但要是加工时温度没控好,纤维结构破坏后实际利用率可能打对折。所以不能光看检测数值,还得结合原料状态判断。
举个栗子:
Q:都说纤维重要,那是不是越多越好?
A:大错特错!1里那个实验数据很说明问题——当粗纤维超过18%,猪的日增重下降23%,料肉比恶化30%。但低于8%又会出现啄肛等行为异常。
Q:便宜的纤维原料怎么选?
A:记住这个排序:玉米芯粉<豆皮<花生壳<麸皮。4提到的米糠粕性价比最高,但要注意新鲜度,酸价超过5mg/g的千万别用。
Q:自己配饲料怎么估算纤维量?
A:教你们个土办法:先按30%玉米+20%豆粕+15%麸皮打底,纤维大概在5%左右。要加量的话,每增加1%苜蓿草粉,总纤维涨0.8%,但蛋白会降0.3%。
小编最后说句大实话:现在很多养殖户被所谓"高纤维饲料"忽悠,花高价买回一堆处理不当的秸秆饲料。记住,好的纤维原料应该有自然清香,捏在手里松软不扎手,泡水后能快速沉底。下次进饲料的时候,抓把样品泡水试试,要是飘在水面上半天不下沉,赶紧找卖家退货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