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来拆解这两个阶段的饲料配方。犊牛饲料就像婴儿奶粉——高蛋白、易吸收、营养密集。根据专业资料显示,犊牛饲料中脱脂乳占比高达60%-70%,还添加了猪油、乳清等高价值成分。这类配方专门针对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幼崽,确保它们能快速建立免疫系统。
反观摩肥牛饲料,完全是另一种设计思路。育肥期的核心目标是快速增重和脂肪沉积,因此配方以玉米(60%-74.5%)、豆粕(20%左右)为主。这种高能量、中等蛋白的结构,就像健身人士的增肌餐,重点在于用低成本获取最大日增重。
指标对比 | 犊牛饲料(0-6月) | 育肥牛饲料(13月龄后) |
---|---|---|
粗蛋白含量 | 18%-20% | 10%-15% |
能量来源 | 乳脂、乳糖 | 玉米淀粉、植物油脂 |
成本 | 5-8元/公斤 | 2.5-3.5元/公斤 |
日增重目标 | 800-1000克 | 1100克以上 |
去年河北养殖户老张就吃过这个亏。他把断奶犊牛剩下的饲料喂给500斤的育肥牛,结果半个月内出现集体腹泻、采食量下降。兽医检测发现,犊牛饲料中的乳清成分导致成年牛瘤胃菌群紊乱。
三大核心危害:
如果确实需要短期过渡(比如饲料临时短缺),可以尝试三步调整法:
但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养了八年肉牛,我深刻体会到饲料就是生产力。曾经为省成本用犊牛料喂育肥牛,结果每头牛少赚1200元。现在严格执行分段饲喂:
记住:省下的饲料钱,早晚变成医药费。与其冒险混用饲料,不如做好库存管理,不同阶段的饲料分开存放、做好标记。
养牛是个技术活,更是个精细活。把好饲料关,就抓住了养殖效益的命门。希望这些血泪教训,能让新手朋友们少走弯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