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明确:科学驱虫不会影响哺乳,但必须遵循两个核心原则:
关键操作流程:
对比维度:安全性>驱虫谱>作用时效
药物类型 | 适用寄生虫 | 哺乳期风险 | 使用周期 |
---|---|---|---|
伊维菌素 | 线虫、体外寄生虫 | 低风险 | 每季度1次 |
阿苯达唑 | 绦虫、吸虫 | 中风险 | 每年2次 |
多拉菌素 | 混合感染 | 中风险 | 紧急处理 |
重点提示:
母子同步处理:
环境消杀时间表:
异常情况应急方案:
× 误区1:驱虫后马上冲洗猪体(应间隔48小时)
× 误区2:肉眼看不见虫就不驱(蛔虫卵需显微镜观测)
× 误区3:所有阶段母猪用相同剂量(哺乳期剂量需减少20%)
个人观点:见过太多养殖户因错误驱虫导致整窝仔猪腹泻死亡。记住三个铁律——选药看说明书哺乳期禁忌、剂量宁少勿多、操作后24小时密切观察。当拿不准时,把驱虫时间推迟到断奶后才是最保险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