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WATT国际传媒发布的最新榜单,中国饲料企业已占据全球前十的半壁江山,其中新希望、海大集团和牧原包揽前三名,年产量均突破2000万吨。这一变化打破了欧美企业长期主导的行业格局,牧原作为生猪养殖企业,其饲料自产规模已超越传统饲料巨头嘉吉和正大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饲料生产商。
产业链整合能力成为胜负手。以牧原、温氏为代表的养殖企业,通过饲料-养殖-屠宰垂直整合,将饲料成本降低8%-12%;而新希望、海大则凭借技术研发+海外扩张双引擎,近三年海外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4%。相比之下,嘉吉、帝斯曼等外企在中国市场本土化响应速度上明显滞后,2025年其在华饲料业务增速不足5%。
通威集团虽未进入前六,但作为全球最大水产饲料企业(年产能600万吨),其"渔光一体"模式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结合,单位面积产值提升3倍。而荷兰泰高集团专注的功能性水产饲料,可使养殖周期缩短10%,这类技术创新正在重塑行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32家上榜企业中,9家已布局碳中和饲料生产线,这或许将引发新一轮洗牌。
从数据看,饲料行业已进入"大象跳舞"时代——规模效应与技术壁垒共同构筑护城河。个人认为,未来三年头部企业的较量,本质是生物技术研发能力与农业数字化水平的终极对决,那些既能守住成本底线又能玩转智慧农业的企业,才可能在全球饲料版图中持续加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