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再加工饲料真的能免税吗?
这是许多饲料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饲料行业增值税争议案例中,有37%涉及豆粕再加工免税认定。作为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本身属于应税饲料,但经过特定工艺处理后,能否享受税收优惠?本文将带您理清政策脉络,掌握合规操作要点。

1. 豆粕的“双重身份”
2. 关键加工阈值

| 加工类型 | 免税条件 | 常见误区 |
|---|---|---|
| 混合饲料 | 豆粕占比≤5%,主料(玉米/小麦等)≥90% | 误将豆粕计入“主料”范畴 |
| 配合饲料 | 符合动物全营养标准,且豆粕非主要成分 | 配方设计未考虑地域差异 |
| 复合预混料 | 添加≥4种微量元素+≥8种维生素 | 混淆预混料与浓缩饲料定义 |
案例说明:山东某企业将豆粕与玉米(93%)、矿物质(2%)混合,因玉米占比达标,成功申请为免税混合饲料。
Q:豆粕再加工饲料免税能省多少钱?
以年产5万吨禽饲料企业为例:
Q:跨省销售如何避免争议?

Q:政策变动如何应对?
在实践中发现,成功申请免税的企业往往具备两大特质: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企业为追求免税额度过度降低豆粕比例,反而导致饲料营养失衡。建议采用“梯度替代法”,每年替换不超过20%的豆粕用量,在降税与保质量间找到平衡点。

当您看到养殖户使用合规免税饲料后,畜禽成活率提升15%的数据时,就会明白:科学的税收筹划,本质上是通过政策杠杆实现产业链共赢。这或许正是财税[2025]121号文件历经24年仍具生命力的深层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