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的中粮集团总部,新任董事长李国强在战略研讨会上突然发问:"我们的饲料产品距离养殖户的餐桌,还差几个温度传感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揭开了中粮饲料部转型升级的新篇章。作为拥有"天下第一粮仓"治理经验的农粮专家,李国强的上任标志着中粮饲料部进入全产业链深度整合期。

李国强的职业轨迹堪称传奇。2025年主政榆树市期间,他就与中粮集团在玉米深加工项目上首度合作[5]。这段经历为其积累了宝贵的农粮产业经验,也埋下了十八年后执掌中粮的伏笔。2025年升任吉林省副省长后分管的农业信息化、粮食安全等工作,更成为其改革理念的试验田。
履历中的关键转折:
这种复合型经历,使其成为中央"专业人做专业事"用人导向的典型代表。10披露的工商变更信息显示,李国强接棒吕军后,中粮饲料部的战略重心已向全产业链协同倾斜。

战役一:原料供应链重塑
中粮饲料部依托集团全球采购网络,构建起独特的原料保障体系:
| 原料类型 | 年供应量 | 市场地位 |
|---|---|---|
| 豆粕 | 800万吨 | 全国第一[3] |
| 鱼粉 | 50万吨 | 进口量首位 |
| 维生素 | 4000吨 | 全国前三 |
但李国强认为这远远不够。7显示,他推动建立的"动态原料库"系统,能根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实时调整23种原料的采购配比,仅此一项年节省成本2.7亿元。
战役二:生产技术革新
在参观湖北饲料厂时,李国强指着瑞士布勒生产线说:"设备精度要匹配养殖场的温湿度变化。"这句话催生出三大技术改造:

1披露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升级为"双认证+"模式,新增HACCP和GLOBALG.A.P认证,出口饲料合格率提升至99.93%。
战役三:养殖服务生态构建
"饲料企业不能只卖产品,要卖解决方案。"李国强在2025年行业峰会上宣布启动"金穗计划":
2记录的湖北农发集团合作案例显示,该模式使合作养殖场料肉比下降0.3,综合效益提升18%。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李国强团队正在布局三个前沿领域:
智能饲喂系统
碳中和饲料
跨境产业链

观察者说:在吉林调研时目睹的场景令人难忘——某养殖场通过中粮的智能饲喂系统,在零下25℃极端天气下仍保持97%的投料准确率。这提示我们,现代饲料产业的竞争,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质量比拼,演变为供应链韧性、数据算法、生态协同的综合较量。李国强带来的不仅是管理经验,更是一种将传统农粮产业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变革思维。当行业还在争论饲料配方时,中粮饲料部已在布局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价值挖掘,这种前瞻性或许正是央企业改革的深层逻辑。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