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养殖户老张去年养的200头仔猪,到60日龄时集体出现毛色杂乱、生长停滞现象,剖检发现肠道蛔虫感染率达100%。这场损失超5万元的教训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仔猪长到什么时候打虫,直接影响着整个育肥期的经济效益。中国动物疫控中心数据显示:科学驱虫可使日增重提升18%,料肉比降低0.3(数据来源:《中国猪业》2025年第5期)。

新生仔猪在7日龄时即可能感染蛔虫幼虫,但首次驱虫不宜过早。通过对比实验发现:
| 驱虫日龄 | 驱虫效果 | 药物副作用率 |
|---|---|---|
| 21日龄 | 78% | 12% |
| 28日龄 | 92% | 5% |
| 35日龄 | 95% | 3% |
最佳方案:
① 28日龄口服0.5%伊维菌素预混剂(0.3mg/kg体重)
② 驱虫前12小时控料,保证药物吸收率
③ 用药后24小时清理粪便,焚烧虫体
首驱后21天(约49日龄)必须二次驱虫,此时虫卵孵化率达83%。河南某集团猪场实测:

| 处理方式 | 寄生虫检出率 | 日均增重(g) |
|---|---|---|
| 单次驱虫 | 37% | 580 |
| 双次驱虫 | 9% | 685 |
| 未驱虫 | 100% | 420 |
药物选择:
➊ 皮下注射多拉菌素(0.3ml/10kg)
➋ 拌料使用芬苯达唑(5mg/kg)连续5天
90日龄转育肥舍前,建议采用"内外双杀"方案:
① 肌注伊维菌素注射液(0.1ml/kg)
② 环境喷洒0.5%敌百虫溶液
③ 饲料添加1%柠檬酸增强药效
山东某猪场执行该方案后,转群应激死亡率从8%降至1.2%,寄生虫继发感染率控制到3%以下。

| 药物类型 | 虫谱覆盖率 | 持效期 | 成本(元/头) |
|---|---|---|---|
| 伊维菌素 | 85% | 14天 | 0.8 |
| 阿苯达唑 | 92% | 21天 | 1.2 |
| 多拉菌素 | 95% | 28天 | 2.5 |
⚠️ 注意:妊娠母猪产前30天禁用驱虫药,防止流产。
▶ 虫卵计数法:每克粪便虫卵数(EPG)>500需紧急处理
▶ 幼虫移行症:寄生虫穿透肠壁引发的组织损伤
▶ 药物休药期:伊维菌素需停药7天以上屠宰
看着现在皮毛光亮的猪群,老张逢人就念叨:"这仔猪长到什么时候打虫的学问,可比给人看病讲究多了!"他们猪场现在建立了驱虫日历,把三个关键期标注得清清楚楚。要我说,驱虫这事就跟除草似的,等杂草长满再动手,庄稼早被祸害完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