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凌晨的潍坊暴雨中,老张蹲在漏雨的猪舍里按计算器:当下14.8元/公斤的猪价,养到110公斤出栏要亏280元/头。这位二十年老养殖户的困境,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焦虑——近期猪价下行后市展望如何?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能繁母猪存栏仍达4296万头,超正常保有量4.8%(来源:2025年6月生猪产销数据)。

回顾近三轮猪周期,发现惊人规律:
| 周期区间 | 价格峰值 | 下行时长 | 产能去化率 |
|---|---|---|---|
| 2025-2025 | 21.2元/kg | 13个月 | 18.7% |
| 2025-2025 | 40.5元/kg | 19个月 | 41.3% |
| 2025-今 | 24.3元/kg | 5个月(持续) | 8.2% |
关键发现:当前产能去化速度仅为上轮周期的1/5,说明行业正在学习"控量保价"。牧原股份二季度将出栏量下调12%,正是这种新策略的体现。
在广西扬翔见到的新型"动态成本模型"值得借鉴:

决策建议:
广东温氏已有23%养殖户转做二次育肥,将出栏周期从6个月压缩到4个月,降低风险敞口。
在四川天兆猪业调研时发现的创新动向:

值得关注的是,牧原7月将屠宰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2%,试图打通全产业链缓冲风险。
中粮集团近期在湖北投产的百万头猪场透露新趋势:
这种"六产融合"模式,使完全成本比传统猪场低1.6元/kg。或许这就是破局之道——用工业化思维重构养殖逻辑。

独家视角
走访河南多家猪场发现,当下真正危险的,是那些盲目相信"以量换价"的老思维。据测算,若将出栏均重从130kg降至115kg,全国每月可减少猪肉供应60万吨(相当于去化5%产能)。这种"柔性去产能"可能正在发生,就像潮水退去时,聪明的泳者早已穿上浮力衣。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