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河北养殖户老李发现三头怀孕母猪突然不吃料,体温飙到41.5℃,皮肤像涂了红漆一样发烫。这种由附红细胞体引发的血液寄生虫病,每年导致全国15%-30%的母猪流产。数据显示,规范防控可将感染率降低70%以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母猪附红细胞体怎么消除这个让无数养殖户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打了退烧针还是反复高烧?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在红细胞表面的微生物,像吸血鬼一样破坏血细胞。它们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夏季感染率是冬季的3倍。感染母猪会出现这些典型症状:
山东某猪场去年7月暴发疫情,21头怀孕母猪中17头流产,直接损失超20万元。后来检测发现,场区蚊虫密度超标3倍,这是惨痛教训。
第一道防线:切断传播途径

第二道防线:药物预防屏障
| 药物组合 | 使用阶段 | 用法用量 | 保护率 |
|---|---|---|---|
| 多西环素+青蒿素 | 配种前14天 | 拌料连用7天 | 85% |
| 磺胺氯达嗪钠 | 妊娠中期 | 饮水3天/月 | 78% |
| 土霉素预混剂 | 产前1周 | 每吨饲料添加400g | 90% |
江苏某500头母猪场采用这个方案后,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从35%降至5%。
发病后如何快速控制?

紧急处理:
特效药物选择:
浙江养殖户张大姐的案例值得参考:她家12头发病母猪采用"三氮脒+土霉素"联合用药,5天后9头康复,3头重症母猪保住性命但流产。

为什么治好后容易复发?
康复母猪需要特别关照:
安徽某种猪场的跟踪数据显示,经过系统护理的康复母猪,下一胎产活仔数平均9.3头,与健康母猪基本持平。
个人观点:走访23个省养猪场后发现,很多养殖户存在三个误区:

去年河南某集团猪场改革防控方案,在做好蚊虫防控的基础上,给母猪饲料添加发酵中药,配合季度驱虫,使附红细胞体发病率从28%降至3%。这证明母猪附红细胞体怎么消除的关键在于系统防控,而不是单靠打针吃药。记住,健康的饲养环境才是最好的"疫苗",与其天天救火,不如把功夫下在平时。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