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养猪户老李蹲在仓库里发愁,面前堆着丹麦进口的乳猪料和本地大厂生产的育肥料。抖音上刷到的"养猪新手如何选饲料"视频说进口料能多长20斤肉,可隔壁村王婶家用国产料照样养出达标猪。这事儿就跟超市买酱油似的——5块钱的真的就比15块的差?咱们今天就掰扯清楚这个理儿。
去年海关总署的数据吓了我一跳:国内每卖10包教槽料,就有3包贴着外文标签。但广东农科院去年做的对比试验啪啪打脸——某挪威品牌和四川某厂料的日增重只差38克,可价格足足贵了1.6倍。就说河北老张家的猪场吧,去年换了进口料反而闹出集体腹泻,后来检测发现粗蛋白含量比国产料还低2个百分点。
进口饲料三大坑千万别踩
你绝对想不到,现在国内前十的饲料厂都在干件大事——把进口原料当备胎。山东某龙头企业去年就把巴西豆粕换成了内蒙古的双低菜粕,结果母猪产仔数反而多了1.2头。这事儿福建的养殖户老陈最有发言权,他家猪场用本地料配合青贮饲料,每头肥猪省下80块饲料钱。
看组硬核数据:
Q:进口添加剂是不是更安全?
去年青岛海关截获的那批美国预混料还记得吗?标签写着"零抗生素",实际检出3种禁用药。记住:看检测报告比看包装重要,现在国内大厂的每批次检测都能在官网查到。
Q:特种饲料必须买进口?
广西某猪场的对比试验亮了:给哺乳母猪喂国产功能料,21天断奶重比进口料组多0.8公斤。关键得看这几个指标:
Q:便宜没好货是真理?
河南那个"万元户饲料"骗局就是教训——卖18块/斤的进口料,检测发现就是普通料掺色素。教你个绝招:抓把饲料泡水里,正宗教槽料30分钟内全散开,掺假的会结团沉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