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月10日全国猪价预测"这个问题,你是否也想了解更多呢?别等了,通过本文内容,你将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赶快跟随小编一起深入了解吧。
调查显示,对于今年6月以来的猪价上涨行情,50%养猪户认为饲料等成本增加所致;28%养猪户认为生猪存栏下降有关;8%养猪户认为国家生猪收储政策影响,无养猪户认为受消费回升影响。
今年6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出现了一波持续的、小幅的上涨行情,生猪价格连续上涨了13周,到9月中旬开始稳住进入盘整,短短3个月价格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反弹了近40%。
根据生猪的供求关系、价格水平、成本收益等综合因素分析,本轮生猪价格的上涨属于合理和正常的超跌反弹。(超跌反弹就是因不合理的过度下跌所产生的短期上涨行情。反弹不是指一个长期的终级牛市,只是一段短期行情。)
前期生猪价格超跌,有价格修复的内在要求。生猪价格波动带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是3年一轮回。前一个上涨周期于2024年到达高点后进入新一轮下跌周期,这轮下跌周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刚好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对生猪这种本身价格波动就很大的行业来说是雪上加霜,故本轮生猪行业的调整更猛,跌幅更大,养殖户几乎都是亏损的。商品价格过度下跌后,本身就有反弹的要求,生猪价格也不例外。在6月份,国家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收储政策,加上生猪存栏减少、生猪饲料等成本的增加,6月份以来的生猪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也就成为必然。
供求关系、价格超跌和成本上升是本轮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节日效应、消费回暖等只不过起到增加上涨理由而已,构不成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对于第四季度的生猪价格,认为将小幅上涨和基本稳定的养殖户分别占42%和28%;对2024年1-2月的生猪价格,认为将小幅上涨和基本稳定的分别占33%和42%。总体而言,养殖户对第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还是偏于乐观的,11%的养殖户将扩大养殖规模,83%的养殖户将维持现有规模。
猪价已经结束连续上涨势头,甚至出现了调整。根据供求关系、目前的价格水平和成本收益等方面的情况预测,预计生猪价格进入震荡盘整期,既不可能大涨连涨,也不可能大跌连跌,后期6个月内价格可能会在目前价格水平上作上下小幅波动。
首先,从供求关系看。一方面,生猪供应有保障,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亿4720万头,高于2024年的同期水平,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830万头,且能繁母猪数量在猪群结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10%以上,能够保证后续的生猪供应量,
调查也显示,生猪的存栏、出栏和补栏量同比还是正增长的。对于下一阶段养猪的打算,94%的养猪户将维持或扩大现有养殖规模。
另一方面,生猪的需求不会大幅度增加。经济的回暖,节日的刺激,无疑会增加生猪的消费需求,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我国GDP增速大体保持在8%左右,猪肉的消费并不会大幅度地增加。今年的生猪消费增加量要少于2024年,而供应增加量却高于2024年,因此,生猪价格不可能涨到2024年那么高的水平。而且,6、7月份生猪价格的上涨也促使养猪户加大了补栏力度,这些生猪正好在春节时出栏,这个时候是全年的消费旺季,将是一个相对平衡的供求状态。
其次,从目前的生猪价格水平和成本收益来看。经过3个月连续的修复性上涨后,目前生猪的价格已渐趋合理。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出栏的生猪平均每头已经有70元的盈利,规模养殖户大概每头猪有150元左右的盈利。从成本的角度看,近期生猪养殖成本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饲料价格上涨所导致,5月份以来,玉米等部分饲料的价格涨幅超过20%,成为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虽然我国东北玉米旱情严重,但过去几年我国玉米连续丰收,库存较为充足,对玉米价格上涨形成了较大的制约作用。玉米价格目前已经在相对高位,未来上涨的空间已经有限,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生猪养殖成本的上升空间也已经有限。
受访猪场生猪存栏、效益分析―― 9月出栏猪平均利润为70元/头
调查的大小型养殖场(100头以上)、中型养殖场(30-100头)、散养户(30头以下)合计36户。结果显示,目前新养一头猪总成本为1266元,利润为70元。
(一)存栏情况。至9月中旬,生猪的存栏36656头(36户合计,下同),比7月初增加1474头,比去年同期增加5801头,其中:母猪存栏4206头,比7月初增加185头,比去年同期增加442头;能繁母猪存栏3960头,比7月初增加176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40头;育肥猪存栏11677头,比7月初增加1166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743头(见图1)。
(二)出栏情况。7月份以来累计出栏生猪9067头,比去年同期增加743头;预计10-12月累计出栏生猪13142头,比去年同期增长887头;预计2024年1-2月累计出栏生猪10049头,比去2024年同期增长2042头。
(三)补栏情况。7月份以来累计补栏生猪4701头,其中母猪补栏333头,生猪补栏比去年同期增加4头,母猪补栏比去年同期增加83头;预计10-12月累计补栏生猪5284头,其中母猪补栏221头,生猪补栏比去年同期增加798头,母猪补栏比去年同期增加81头。
(三)生猪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7月份以来出栏生猪平均每头收入1272元,平均每头成本1224元,即平均每头猪可盈利48元。平均每头猪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179元,成本比去年同期减少64元。9月份出栏的生猪平均每头收入1330元,平均每头总成本1260元,即平均每头可盈利70元。其中:仔猪成本358元,饲料成本750元,人工、防疫等成本146元。仔猪成本比去年同期减少51元,饲料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43元,其他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5元。目前新养一头猪总成本为1266元,其中:仔猪成本366元,饲料成本759元,人工、防疫等其他成本143元
表1生猪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单位:元)
时间平均每头收入同比平均成本同比平均盈利同比
7月以来 1272-179 1224-64 48-115
我们预测后市走势就不可避免的要首先假设疫病扩散蔓延到何种程度,然后进行假设性分析预测。目前猪病主要在中小规模、散户中扩散蔓延,江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均有一定程度的发生,猪病影响级别介于“较轻”与“严重”之间。假如以2024年高热病影响为最高级别“非常严重”,哪么依次将猪病对生猪生产的影响级别分别假设划分为“较轻”、“严重”、“非常严重”,来分析预测后市走势。
1、假如疫病影响为“2级-轻”后市将在正常盈利区间震荡
假如目前的猪病在随后几个月内逐渐得到控制,影响级别降为“较轻”、“正常”,那么,目前基本均衡的母猪存栏、总存栏将可以保证后市生猪供应不会出现严重短缺,但也不会严重过剩,出栏肉猪价格可能会在5-6.5元/斤,养猪盈利处于头均“50-300元”的正常或略高盈利。但若母猪补栏继续保持积极甚至非常势头,那么明年二三季度有可能再次跌破5元/斤。
2、假如疫病影响为“3级-严重”后市将在较高、高盈利区间震荡
假如目前的猪病继续扩散蔓延,猪只死亡量大幅增加,影响级别长期为“严重”,那么母猪存栏、生猪存栏将会持续下降,同时母猪补栏积极性也将下降。后市供应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缺口,出栏肉猪价格可能会在6.5-8元/斤之间,头均盈利在“300-600元”较高、高盈利间震荡。期间一旦猪病减轻,便极有可能像2024年下半年一样母猪补栏进入旺热阶段。
3、假如疫病影响为“4级-非常严重”后市将再次迎来“金猪”年
2024金猪年的猪价狂飙,以及几十年才一遇的超高盈利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先是亏损期间大量母猪被淘汰,母猪存栏大幅下降,紧接着高热病重创养猪场,母猪存栏釜底抽薪再次大幅下降,之后是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大增,饲料原料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共同造就了2024年的超高盈利。假如目前的猪病扩散蔓延到“非常严重”的级别,存栏量再次大幅下降,供求缺口巨大,那么后市就极有可能是头均盈利700元的超高盈利,生猪市场再次迎来“金猪”年!
目前看,自8、9月份开始疫情有向北方深度恶化的趋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吉林等部分地区已经达到“3级-严重”,局部地区甚至达到和2024年高热病期间的影响程度“4级-非常严重”,死亡率达70%以上。一旦猪病持续恶化,春节前的生猪供应不仅会日趋紧张,价格上涨,而且还将影响到2024年的走势。 目前的猪病形势向“3级、4级”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后市大涨的动力也越来越强!
不管猪病到那一种程度,市场风险都将小于疫病带来的风险。 在目前总存栏、母猪存栏均处于基本均衡水平的状态下,养殖场户选择补栏都必须以自身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为基础。一个养猪人整天将关注点放在何时补栏、何时出栏而不是如何养好猪,那他很容易在疫病风险目前就倒下了,此时所谓的市场机遇与他无干!
目前中国养猪业正处于技术水平、资金实力等因素将从业者梯队划分更加明细,门槛不断提高的时期,中小规模户、散户最终会让出一部分市场,从而整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将随之快速提高。
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补栏还是不补栏。当前的市场风险要远小于疫病风险,请养殖户朋友斟酌应对。如何降低疫病风险,如何养好猪才是根本!
不管猪病到那一种程度,市场风险都将小于疫病带来的风险。 在目前总存栏、母猪存栏均处于基本均衡水平的状态下,养殖场户选择补栏都必须以自身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为基础。一个养猪人整天将关注点放在何时补栏、何时出栏而不是如何养好猪,那他很容易在疫病风险目前就倒下了,此时所谓的市场机遇与他无干!
目前中国养猪业正处于技术水平、资金实力等因素将从业者梯队划分更加明细,门槛不断提高的时期,中小规模户、散户最终会让出一部分市场,从而整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将随之快速提高。
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补栏还是不补栏。当前的市场风险要远小于疫病风险,请养殖户朋友斟酌应对。如何降低疫病风险,如何养好猪才是根本!
对于2024年生猪养殖形势,主要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生猪养殖利润空间,如果近期生猪价格保持高位,猪粮比价继续上升,生猪养殖利润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养殖企业的补栏热情将被调动,生猪供给端则会出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则是能繁母猪的存栏情况,目前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母猪存栏依旧在不断下降,但只有能繁母猪存栏量企稳回升,仔猪供应才能迎来显着改善,补栏才能顺利进行。
回顾2024年,无论从直接的生猪市场价格来看,还是从与养殖利润高度相关的猪粮比价来看,生猪养殖的利润都持续向好,下半年的头均养殖盈利甚至可以维持在400元以上。与此表现截然相反的是,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直线下降,创下近五年来的历史低点,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中小型养殖户缺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张意愿降低,逐渐缩小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3.8亿头存栏生猪和3800万头存栏母猪意味着生猪供给力度的大幅降低,也昭示着2024年猪肉产量的继续下滑,而年均增长1.6%的猪肉消费量将继续推高生猪需求力度,可以预见,2024年生猪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几成定局。但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和PSY值的提高,供给量将有所回升,进而影响市场终端。
2024年生猪市场牛市仍将持续,养殖利润仍将维持高位,但从下半年开始,前期补栏的生猪开始提供产能,生猪供给端不断增长,市场价格或将出现回落,但整体而言生猪养殖将全年处于盈利状态,头均盈利低于2024年。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出栏占比44%,其余56%的小规模生产者随时可能退出生猪行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瑶生认为,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猪肉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而在2024年退出生猪市场的500万养猪户中,散养户也占据绝大多数。中国的小规模养殖户正在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温氏、扬翔、雏鹰农牧等大型养殖企业于下半年加速扩张,或是投建年出栏数十万头生猪的大型规模猪场,或是与饲料企业深度合作,陆续踏出了行业整合升级的步伐。中国正在实现从传统养猪向规模化集约养猪的飞跃。
根据旧版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项第2点,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当时一号文件提出,2024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2024年基础上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2024年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程度为35%,根据示范场建设目标,预计2024年生猪规模化程度要提高至50%左右。2024年末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仍未达到当初的目标,可以预见,2024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进程将继续进行,如同业内人士所预计的,会有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大型企业将成长为更庞大的养殖航母。
要达到生猪市场良性发展,必须认识到市场背后存在的三大隐患,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先发制人。
隐患之一,养殖风险难以把握。近年来,生猪行业无论养殖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技术人才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但在养猪行业6000万从业者中,绝大部分依然是基层农户以及10头~100头基础母猪的养殖户,中小型养殖场资金有限、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准确、权威的信息引导,只能凭借经验判断来组织生产,行情高涨时常常跟风补栏,行情回落时又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造成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隐患之二,养殖成本逐渐升高。2024年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得养殖成本大幅降低,从业人员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随着农业部相关政策的颁布推行,将来主要原料的价格将更多地由市场决定,使得饲料成本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降至历史低点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024年的仔猪价格埋下了隐患,缺乏自繁自养能力的猪场外购仔猪成本将大幅增加。 高学历、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流失作为生猪行业的痼疾,也需要得到真正的改善。而人才作为21世纪最昂贵的企业投入,预计也会在未来给养殖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隐患之三,进口猪肉冲击。2024年中国进口猪肉量大幅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供不应求,各地进口猪肉以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猪肉相对低廉的价格拉动了进口力度。而在2024年,洋猪肉的冲击将只增不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中国已恢复发放从28家加拿大和美国的肉类加工厂以及冷藏仓库在2024年10月16日之后生产的猪肉进口许可;我国进口肉类口岸已增加至45个,进口过程便利、运输成本低廉;俄罗斯、瑞典、英国、芬兰等多国先后向我国出口或宣布准备出口猪肉。在此背景下,进口猪肉量预计还将创下新高,国内企业也应及早防范。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2024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由于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猪价一直在下跌,现在已经处在6元左右,这对很多养猪户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今年猪价可能会在四五月份或者明年一二月份开始上涨,不过具体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猪价将会有两个上涨节点,一个是4、5月份,另一个是明年的1、2月份。
对于未来的猪价,有猪贩子表示要想上涨需要依托“两点”:
近期疫情再度出现反复,不少地区还处于爆发的上升期,对餐饮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对于猪肉消费也是毁灭性的,而这也是导致猪价难涨的原因之一。不过大家憋了这么长的时间,后续一旦疫情稳定下来,中高风险区域逐渐解封,那么猪肉有望迎来报复性消费增长。再叠加清明、端午等节假日的冲击,猪肉消费才有希望赶上产能供应,再加上养猪户的压栏、惜售等因素,猪价才真的有希望迎来反转,开始上涨。
具体什么时候能稳定下来,目前专家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预测,根据往常的经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足以。良性估算,在4、5月份猪肉消费有望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2、更换母猪产生的生猪供应空窗期
虽说当下养猪户亏损严重,但是集中去产能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即使有些猪场淘汰了母猪也会在短时间内补充后备母猪,甚至还有部分猪场逆流而上,增栏了后备母猪。这种大背景下,产能大幅下降预计在半年乃至一年之内都不会出现了,唯一能抓住的利好点就是母猪更换产生的生猪供应的空窗期,因为养猪户淘汰的是经产母猪,补充的后备母猪要想怀孕多需要4个月以上的时间,据此推测,这个空窗期应该会出现在明年的1、2月份。
根据上面两点出现的时间,猪价将会有两个上涨节点,一个是4、5月份,另一个是明年的1、2月份。
每到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就会迎来大幅度下跌。主要是因为生猪产能已经恢复,而市场对猪肉又不敏感,可以替代的蛋白质产品太多,比如春天来了鸡蛋、泥鳅也紧跟上市,这也会导致猪肉价格迎来小幅度的波动。
从生产方面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 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8.2%。
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未来还要看五一劳动节猪肉价格是否会出现小幅度的上升。因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点,养殖企业要做好相关亏损安排。
从市场反馈的数据来看,当前猪价下跌并没有那么悲观,虽然行情还是以跌为主,但是不少地区猪价已经有了企稳的迹象,这对于疲软不振的猪市来说也算是一个利好消息。根据猪价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外三元平均价格为13.82元/公斤,环比微弱下跌0.02元,监测到的26个生猪产区,猪价总体走势为2涨10跌14平!
其中猪价下跌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华东以及华北局地,其中东北地区跌势减缓,单日下跌0.05元/斤,屠企报价6~6.8元/斤,西南地区跌幅收窄,四川,重庆下跌0.05,云南下跌0.13元/斤,屠企报价5.9~6.8元/斤,华东地区局部回落,山东下跌0.1,安徽下跌0.05,生猪均价跌至6.9~7.8元/斤。而在华中,华南,华北地区,猪价下跌逐步熄火,行情呈现企稳态势,局部迎来了反弹上涨。
通过上文的内容介绍,大家对“2月10日全国猪价预测”大家是不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呢?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详细、更多的相关内容,则可以继续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