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母猪一胎能生15头,有的只能生5头?为什么有些新手养猪总遇到母猪流产、死胎?说白了,这些问题八成和饲料脱不了干系。今天咱们就仔细讲讲,新手必须知道的饲料门道。
刚入行的朋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以为“猪吃饱就行”。饲料里的蛋白质含量差1%,产仔数能差3头。比如说后备母猪(没生过崽的年轻母猪)要是吃大猪料,那生殖系统发育就跟不上,就跟青春期少女天天吃泡面一个道理。
这里有个要命的对比:
最坑人的是霉变饲料,新手往往看不出来。去年有个养殖户喂了轻微霉变的玉米,结果整窝小猪生下来就拉稀,15天死了6头。所以啊,饲料里加脱霉剂真不是智商税。
养母猪最忌讳“一套饲料喂到底”,这里有个傻瓜式分段法:
有个广西养殖户按这个流程走,第二年每头母猪多赚了2300块。他说最神奇的是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从每天5斤提到了8斤,奶水多得仔猪都喝不完。
这两年养猪圈都在传的发酵饲料,真不是炒作。用菌酶协同发酵的豆粕,粗蛋白能提到45%,比普通豆粕高出一大截。关键是这玩意儿能分解黄曲霉毒素,对新手特别友好。
举个实在的例子:
新手要学会看这三个指标:
去年有个案例,母猪产后一直拉羊粪蛋状的粪便,养殖户以为是正常现象。结果第二胎只生了6头,还有3头弱仔。后来检测发现饲料粗纤维只有5%,调到8%后问题立马解决。
作为在猪场摸爬滚打十年的老技术员,我见过太多“省小钱吃大亏”的案例。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但这恰恰是最不能省的钱。特别是现在玉米豆粕价格波动大,学会用发酵料和本地农副产品搭配,才是新手突围的关键。记住,养母猪不是喂饱就行,得喂“聪明”才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