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热不退:病猪体温迅速升高至42-43℃,持续不退烧,伴随食欲废绝、呕吐,部分出现呼吸困难。
② 特征性皮肤病变:耳后、背部和四肢内侧出现菱形或方形疹块,初期按压褪色,后期形成凸起的紫红色斑块,俗称“打火印”。
③ 关节炎与猝死:急性病例可能突然死亡,慢性型则表现为关节肿胀、跛行,甚至心脏麻痹倒地。
快速鉴别法:用指腹按压疹块,若褪色后恢复原状,大概率是猪丹毒;若按压不褪色,需考虑猪瘟。
症状对比 | 猪丹毒 | 猪瘟 | 猪肺疫 |
---|---|---|---|
皮肤变化 | 菱形疹块,按压褪色 | 出血点,按压不褪色 | 咽喉肿胀,口鼻流沫 |
粪便特征 | 初期干硬附黏液,后期腹泻 | 持续性腹泻带血 | 无明显特征 |
剖检差异 | 脾脏樱红色肿大 | 肾脏雀斑状出血 | 肺水肿,胸腔积液 |
治疗优先级 | 青霉素效果显著 | 无特效药,需疫苗预防 | 链霉素+磺胺类药物 |
1. 隔离消毒
2. 药物治疗
3. 群体预防
Q:夏天猪群高发丹毒,如何提前预防?
A:做好3点——
① 每周用戊二醛带猪消毒2次,重点喷淋料槽、饮水器;
② 安装防蚊纱网,定期喷洒溴氰菊酯灭蚊蝇;
③ 暴雨后检查水源,避免猪饮用被污染的积水。
Q:打过疫苗的猪为什么还会发病?
A:可能因母源抗体干扰(哺乳期免疫)、疫苗失效(未冷藏运输)或免疫程序错误(未按时加强)。正确做法:仔猪断奶后7天首免,6个月后再加强1次。
猪丹毒的防治核心在于早发现、快处理。尤其是夏季高温时段,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猪群,重点关注采食量下降的个体。记住:皮肤上的一块红斑,可能就是挽回整场损失的关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