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老李的养猪场出了怪事——30头怀孕母猪集体出现"黑眼圈",眼角挂满褐色分泌物,像极了熬夜追剧的熊猫。更糟的是产房接连出现死胎,连配种率都跌了三成。今天咱们就跟着老李的实战经历,扒开母猪斑毒背后的门道。
第一幕:揪出毒素元凶
兽医老王到场后直奔饲料房,抄起把玉米粒搓了搓:"这玉米摸着发涩,霉变率少说有3%"。果然,快速检测显示黄曲霉毒素超标2.8倍。再看用药记录,去年冬季蓝耳病防控时连续28天投喂氟苯尼考,药物残留把肝肾都累垮了。
老李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幕:紧急排毒作战
当天下午就启动"三管齐下"方案:
第三幕:环境改造攻坚战
趁着晴天,老李带着工人做了三件事:
最绝的是老王支的招:在过道撒食用小苏打,既中和酸性粪便,又能当干燥剂。现在走进猪舍,再没有刺鼻的氨气味。
长效防御体系
如今老李的猪场多了三本台账:
上周末我去参观时,那些"熊猫眼"母猪早已毛色发亮。产床上16头健仔哼唧抢奶的场面,让老李笑得合不拢嘴。要我说,治斑毒就像治未病——抓住泪斑这个报警信号,比等着死胎流产再抢救要划算得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