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养猪户老李攥着饲料配方单的手直哆嗦:"这二百斤的猪每天吃五斤料,膘厚倒是长了,净肉咋就不见多?"这事儿我太有体会了——去年夏天我猪场有批肥猪光吃不长,饲料钱倒贴了两万八。今天就掰开揉碎讲讲,怎么让大猪吃下去的每口料都变成真金白银。
第一板斧:饲料配方里的猫腻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精准配比能让料肉比从3.5:1降到2.8:1,相当于每头猪省出120块饲料钱。但配方调整得讲究门道:
上个月帮隔壁猪场改造配方,单把豆粕比例从18%降到15%,日均增重反升了150克。这事儿说明,养猪不是做加法,得会做减法!
(配方调整对照表)
原料 | 传统配方 | 优化配方 | 效果对比 |
---|---|---|---|
玉米 | 65% | 68% | 消化率↑12% |
豆粕 | 18% | 15% | 料肉比↓0.3 |
麦麸 | 12% | 10% | 便秘率↓40% |
预混料 | 5% | 7% | 日均增重↑200g |
这张表是我从五个猪场扒来的实战数据。特别提醒:预混料多加2%看着亏,实则省了兽药钱,这笔账得往长远算。
第二板斧:饲喂时辰有玄机
养猪跟养娃一个理,吃饭得卡准点:
① 早上6点喂头餐——气温低猪食欲旺,这时候得多给20%
② 中午11点控量——天热减量15%,防剩料变质
③ 下午5点加夜宵——这顿占全天40%,长膘关键时段
去年我猪场装上智能饲喂器,发现猪在凌晨1-3点还会偷吃。现在特意加设自动补料,日均增重直接突破900克。这钱花得值——三个月回本!
第三板斧:环境调控是隐形推手
猪圈里的温度湿度搞不好,吃仙丹也白搭:
上周去参观的现代化猪场有个狠招——在料槽上方装蓝光灯。别说,猪在蓝光下吃得慢但消化好,粪便里未消化的玉米粒少了七成。
问:饲料拌水好还是干喂好?
答:看天吃饭!
① 气温超28℃必须湿喂(水料比1:1)
② 干燥季节干喂,但要保证饮水充足
③ 过渡期用半干湿料(手捏成团,松手即散)
去年有养殖户大冬天湿喂,结果猪群集体拉稀。记住,好经不能念歪了!
小编观点:
我现在逢人就说养猪要备三样神器——红外测温枪、便携水分仪、智能称重器。上月刚用水分仪逮住批超标玉米,退货省了八千块。最后唠叨句:饲料钱要花在刀刃上,那些说"粗放喂养更省钱"的,不是蠢就是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