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老张家猪圈出了件怪事断奶的30头猪崽集体变"糙汉",浑身结满黄褐色痂皮。老张起初以为是普通皮炎,连打三天青霉素愣是没见效。养殖户群里炸开了锅,最后兽医一查,原来是疥螨虫在作妖。今天就唠唠,这要命的"猪癞子"到底咋来的?

寄生虫界的"拆迁队"
猪癞的元凶疥螨虫堪称寄生虫界的拆迁专家。这货小得肉眼看不见,专门在猪皮里打洞产卵。它们搞破坏分三步走:
① 打洞安家:用锯齿状口器切开表皮层
② 产卵繁殖:雌虫每天下2-3颗卵,21天就能完成三代同堂
③ 分泌毒素:排泄物引发剧烈瘙痒
去年河南某猪场做过检测,一头中度感染的猪身上竟有20万只成虫!这些虫子在耳根、腋窝这些皮薄肉嫩的地方最猖狂,把好端端的猪皮折腾得跟砂纸似的[]。
您家猪圈要是符合这三条,基本就是寄生虫的五星级酒店:
✅ 湿度>70%的"桑拿房"环境
✅ 粪便堆积成山的"自助餐厅"
✅ 拥挤得转不开身的"集体宿舍"

江苏某生态猪场的对比试验很能说明问题:同样养殖密度下,定期清粪的猪场疥螨感染率比脏乱场低63%。记住,干燥才是寄生虫的天敌!
缺锌的猪皮就像破洞的防盗门,特别招虫子稀罕。这事儿得从皮肤结构说起:
山东老王的教训值得警惕:去年为省钱用了低档预混料,结果猪群集体爆发癞皮病。后来检测发现,饲料锌含量比标准低了40%,补了半个月硫酸锌才缓过来。

圆环病毒这个"幕后黑手"经常被忽略。感染圆环的猪,免疫力能跌到正常值的1/3。这就好比撤掉了皮肤卫兵,寄生虫大军长驱直入。
三招识别圆环作祟:
① 脊背出现地图状红斑
② 淋巴结肿得像鹌鹑蛋
③ 抗生素治疗无效
去年东北某猪场就是吃了这个亏,500头猪反复治不好,最后做PCR检测才揪出真凶。
单靠打针就像用苍蝇拍打坦克,得学会多管齐下:① 体内驱虫:伊维菌素注射液(0.3mg/kg)皮下注射,7天后再补一针
② 体外消杀:0.5%敌百虫溶液喷洒,重点照顾墙角缝隙
③ 环境改造**:石灰乳刷墙+火焰消毒,温度烧到50℃虫卵全灭

广东某规模化场有个绝活——驱虫日历:
3月/9月全场驱虫(春耕秋防)
6月/12月环境消杀(夏冬突击)
按这个节奏走,三年没闹过猪癞。
与其等发病再治,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
浙江某家庭农场算过账:预防投入1元=治疗节省5元。这买卖,划算!

干了二十年养殖的老周头有句顺口溜:"三月不驱虫,六月猪发疯;九月不消杀,年底满圈爬"。去年他用这法子,把猪场寄生虫感染率压到3%以下,光药费就省了2万多。
要我说,治猪癞就跟打仗似的——得搞明白敌人藏在哪。建议新手备个皮肤刮片工具,发现异常先自查:取耳后皮屑用显微镜看,有木有会动的白点点。这招比瞎猜管用多了,去年帮我及时止损了8窝仔猪。记住,养猪是个技术活,多观察少折腾,准没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