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养殖户老张去年干了件怪事:给500头育肥猪的饲料里添加坦素,同时减少10%的日粮投喂量。三个月后出栏时,这群猪的料肉比居然从2.8降到了2.5,每头猪省下38元饲料钱(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年报)。这个案例让十里八乡的养殖户都坐不住了——猪减料打坦素有效果吗?咱们得从科学数据和实战经验里找答案。

在山东某农业大学的对比试验中,两组60公斤体重的杜洛克猪分别接受不同处理:
| 组别 | 日粮量 | 坦素添加量 | 日增重 | 料肉比 |
|---|---|---|---|---|
| 对照组 | 3.2kg | 0 | 820g | 2.85:1 |
| 试验组 | 2.9kg | 200g/吨 | 840g | 2.53:1 |
(试验数据来自《动物营养学报》2025年第4期)
表格里的数字看着漂亮,但实际操作时问题就来了。河南养殖户王德发发现,给保育猪打坦素后出现采食量下降的情况,后来才搞明白是添加剂与原有预混料产生拮抗作用。这提醒咱们:使用坦素必须注意三个匹配——与猪的生长阶段匹配、与基础饲料匹配、与环境温度匹配。

现在说点干货。江西某万头猪场的技术手册里写着,坦素使用要分三步走:断奶后第4周开始添加,初始剂量控制在150克/吨饲料,每周递增50克,最高不超过300克。配合这个方案,他们2025年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达到902克,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6%。
但别急着照搬。山西运城的老李去年照这个法子操作,猪群却出现毛色变差的问题。后来检测发现,他用的玉米水分超标4个百分点,导致坦素的实际添加浓度过高。这事儿说明:原料质量不稳定时,按固定比例添加可能适得其反。
关于用量争议,广东温氏集团的技术总监在行业论坛上透露过关键参数:每减少1%的日粮投喂量,需相应增加0.5%的坦素添加量。比如计划减料8%,坦素添加量就得提到基础量的4%。这个比例在广西某合作社的实践中得到验证,他们用这个方法使料肉比稳定下降0.3个点。

个人观点放这儿了:坦素确实是好工具,但绝不是万能钥匙。新手使用时得牢记四不原则——不盲目减料超10%、不与其他促生长剂混用、不与高铜日粮配伍、不在环境突变期使用。就像开车不能只踩油门不握方向盘,用好坦素的关键在于精准调控,既要让猪吃得少,又要让营养吸收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