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猪崽总比隔壁少长两斤肉?鸡鸭吃了饲料光拉屎不长肉?别急着换配方,可能就差在这把豆粕的氨基酸上!河北老王家去年改用高氨基酸豆粕,30头猪提前半个月出栏,这事儿在《中国畜禽养殖》上都登了头条。今天咱就仔细,说说这豆粕里的门道。
先说个冷知识:豆粕里18种氨基酸齐全这事儿,跟人吃饭要荤素搭配一个理。但最金贵的还得数赖氨酸和蛋氨酸,这哥俩在饲料界堪比黄金搭档。山东农科院的检测报告显示,普通豆粕每公斤赖氨酸含量2.8克,发酵过的能飙到4.5克——这差距,相当于白面馒头和肉包子的区别!
▎三大氨基酸扛把子
说到这儿得插句嘴,去年我在河南见的养殖户老李,非说进口豆粕比国产强。结果拿去一检测,国产的胱氨酸含量反而高出0.3%。这事儿说明啥?产地不是关键,加工温度才是命门。超过120℃的热处理,氨基酸损失能到15%,跟炒菜火大糊锅一个道理。
▎发酵豆粕的逆袭
你信不信?豆粕发酵后能玩出七十二变:
江苏的鸭场张老板跟我算过账:用普通豆粕每只鸭日均增重48克,换成发酵豆粕直接窜到63克。按现在鸭价折算,每只多赚2块7毛钱,这买卖划算得跟白捡似的。
不过啊,新手最爱踩的坑就是只看粗蛋白含量。安徽有个养鸡场,专挑46%蛋白的豆粕买,结果鸡群集体拉稀。后来才发现是氨基酸不平衡惹的祸——蛋氨酸不足,再高的蛋白也白搭。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选豆粕得像找对象,得看整体合不合适。
最近挺多人问豆粕和菜籽粕咋选。这么说吧,豆粕的氨基酸评分82,菜籽粕才61。但要是把俩货掺着用,评分能提到76,这就跟粗细粮搭配吃更健康一个理。广东的黄鳝养殖户老陈,用这个饲料成本压下去12%,去年还拿了省里的科学养殖奖。
小编摸着良心说句实话:现在有些厂家吹的"高氨基酸豆粕",里头加了合成氨基酸的不能算真本事。真正的好豆粕,掰开看断面得有均匀的蜂窝状,闻着带点炒黄豆香。下次进货时候您仔细瞧瞧,可别被亮晶晶的油光蒙了眼!
说到底,这豆粕里的氨基酸就像乐高积木,搭对了能拼出金元宝,搭错了就是堆废塑料。哪天您要是见着养殖户蹲在饲料车间闻豆粕味儿,千万别笑——这可是真金白银的学问呢!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