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养猪户都在嘀咕:"饲料和非洲猪瘟到底啥关系啊?听说有人喂饲料就中招了?"这事儿还真得仔细说。先讲个真事儿:去年江苏有个饲料厂,收玉米时发现里头掺着发臭的猪肉碎,一检测——好家伙,非洲猪瘟阳性!这要真做成饲料喂了猪,整个猪场都得遭殃。你看,饲料本身不惹事,但要是被污染了,那可比定时炸弹还危险。
先说 :饲料不是非洲猪瘟的罪魁祸首,但可能当帮凶。美国有个叫斯科特的博士做过实验,把带病毒的饲料喂猪,发现每公斤饲料含1万单位病毒就能让猪中招。不过德国专家也说了,只要加工温度够,饲料反而是最安全的。
这里头有个关键点:病毒存活≠会传染。就像核酸检测阳性的人不一定能传染别人,饲料里检测到病毒基因片段,也不代表有活病毒。但要是碰到下面这几种情况,那可真要小心了:
根据德国和瑞典的联合研究,这些原料风险最高:
不过别慌,正规厂家生产的颗粒饲料反而最安全。为啥?因为制粒时要经过85℃高温,持续20分钟,什么病毒都烤熟了。就像咱们煮火锅,肉片烫熟了才敢吃不是?
新手记住这三招,能防住九成风险:
举个实战案例:广东某猪场在饲料仓库装了臭氧机,每天熏蒸8小时,半年没出现非瘟病例。虽然不能100%防住,但确实管用。
误区 | 真相 |
---|---|
"不用猪血饲料就安全" | 玉米运输车带毒率更高 |
"饲料晾干就没风险" | 豆粕里的病毒能活30天 |
"自配料比商品料危险" | 欧盟数据说两者风险相当 |
"高温制粒浪费钱" | 85℃处理20分钟风险降90% |
最坑爹的是,有人觉得"饲料里检出病毒核酸=会传染"。其实核酸检测阳性≠有活病毒,就像无症状感染者不一定传染人。
养了这么多年猪,我发现大伙儿容易犯两个错:要么把饲料当洪水猛兽,要么完全不当回事。其实饲料管理就像戴口罩——单独用效果有限,但配合其他措施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重点应该放在切断传播链上:
记住,没有完美的防疫措施,只有环环相扣的防控体系。就像德国专家说的,与其纠结饲料,不如盯紧"人、车、物"这三道关。
说句掏心窝的话:新手别总想着走捷径,老老实实做好基础消毒,比啥偏方都管用。养猪这行,细节决定成败。毕竟非瘟这玩意儿,咱可赌不起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