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一个养鹌鹑的农村小伙,咋用饲料改写中国农业史?

作者:养殖帮手 时间:2025-07-05 阅读:292


"你相信吗?现在全中国每7袋猪饲料里,就有1袋是四川老刘造的!"
这事儿得从1982年说起。刘永好兄弟四人卖掉手表凑了1000块,蹲在四川农村养鹌鹑。谁也没想到,这群"不务正业"的知青,四十年后居然造出年销2800万吨的饲料帝国。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连雷军都佩服的"饲料狂人",到底藏着啥绝招?

一个养鹌鹑的农村小伙,咋用饲料改写中国农业史?

第一招:土办法破洋垄断

"当年洋饲料卖1000块,咱们就卖400!"
1987年的中国农村,泰国正大饲料垄断市场。农民排着队买饲料,还得看外国老板脸色。刘永好蹲在猪圈里算账:​进口饲料贵得离谱,农民养猪根本不赚钱

他和哥哥们砸400万建实验室,30多个专家两年试了33个配方。最后搞出"希望牌1号乳猪饲料"——质量不输进口货,价格直降60元/吨。更绝的是用高蛋白玉米替代大豆,去年光这一项就省下500万吨进口大豆。

你可能会问:农民凭啥信他这个新牌子?老刘的土法子绝了——把川西农村的土墙全刷成广告位!"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的洗脑标语,70后四川人现在都能背。

一个养鹌鹑的农村小伙,咋用饲料改写中国农业史?

第二招:养猪场里的黑科技

"知道现在养猪多科幻吗?猪耳朵戴芯片,猪圈装空调!"
2025年非洲猪瘟让全行业亏了2000亿,刘永好却趁机砸400亿搞数字化养猪。在山东东营的猪场里:

  • 智能耳标:实时监测体温,发烧自动报警
  • 无针注射器:打疫苗不疼,效率提升50%
  • AI配餐:每头猪吃多少算得明明白白,去年省下150万吨粮

最牛的是"猪芯片"技术。他们培育的"川藏黑猪",饲料转化率比进口种猪高15%,直接打破国外垄断。去年生猪养殖成本从18元/公斤降到15.3元,气得外国同行直跳脚。


第三招:带着饲料闯世界

"在埃及卖饲料,价格比欧美还贵!"
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建厂,当地人甩话:"中国货只配卖三分之一价!" 老刘憋着口气死磕品质,现在缅甸市场占有率超40%,埃及总理都来点赞养殖技术。

一个养鹌鹑的农村小伙,咋用饲料改写中国农业史?

秘诀在哪?用本地原料降成本!越南厂用木薯代替玉米,成本直降30%;印尼市场推清真配方,四年冲进行业前四。如今海外60多家分公司,去年贡献营收287亿,妥妥的中国农业出海标杆。


第四招:女儿接班的"科技革命"

"养猪用上无人机?这事儿真不是吹牛!"
2025年刘畅接班时,新希望研发投入才占营收0.09%。十年过去,研发费涨到3个亿,养猪场变成科技馆:

  • 24小时鲜奶:从挤奶到上架不超过1天,靠给奶牛戴智能脚环
  • 冷链物流:去年营收200亿,鲜肉12小时送到全国
  • 火锅食材:切菜机器人每分钟处理200根辣椒,刀工比老师傅还稳

更狠的是"数智养殖"系统,600多养殖户接进后台,猪吃不饱自动报警。这套操作让新希望去年净赚5.5亿,结束三年亏损。

一个养鹌鹑的农村小伙,咋用饲料改写中国农业史?

小编观点:农业的答案在泥巴里

看着新希望从鹌鹑粪堆爬到世界500强,我琢磨出个理儿:​搞农业不能光盯着实验室,得把裤腿扎进泥巴里

老刘有句话特别实在:"现代农业不是西装革履坐办公室,而是穿着胶鞋在泥里找钥匙。" 从给猪圈装空调到教农民用无人机,他用四十年证明:​最土的产业也能长出最潮的科技

下次再有人说养猪不赚钱,你就把新希望的数据拍他脸上——去年省下的150万吨粮,够300万人吃一年;海外卖的饲料比欧美还贵;猪周期低谷照样赚5个亿...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中国农业逆袭的密码。

一个养鹌鹑的农村小伙,咋用饲料改写中国农业史?

所以啊,别小看饲料袋里的生意。指不定哪天,你碗里的红烧肉就是某个四川老汉用"土法子+黑科技"喂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jishu/31736.html

标签: 鹌鹑,改写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