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奇不奇怪?同样喂猪的饲料,老张家三个月就能出栏,老李家喂半年还瘦得皮包骨。这事儿就跟新手想破头的"新手如何快速涨粉"一个道理,关键都在看不见的门道里。去年我表姑父的养鸡场就栽过跟头,换了饲料后蛋壳薄得像纸,一碰就碎,最后查出来竟是饲料里钙磷比例失调!
去年村里老李头闹了个大笑话,听说高蛋白饲料长得快,愣是给肉鸡喂了24%蛋白的饲料。结果鸡群集体拉白屎,兽医一看就说这是典型的"蛋白质中毒"。重点来了:蛋白质就像盖楼的砖头,但不同阶段需要不同数量: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年王庄养殖场的骚操作。他们用菜籽粕替代了部分豆粕,每吨饲料省了500块,鸡群反而更健康。所以说看蛋白质不能只看数字,来源和搭配才是真功夫!
你敢信?张集养猪场去年闹腹泻,居然是因为把饲料粗纤维砍到了4%。这粗纤维就像肠道的扫把,作用大着呢:
不过也得讲究度!周老板家给羊喂的饲料粗纤维飙到18%,羊是健康了,出栏却晚了两个月。记住这些黄金比例:
去年全县闹得沸沸扬扬的"软壳蛋事件",根源就在钙磷比失调。理想比例应该是这样的:
刘庄养鸭场就吃过亏,用的蛋鸡饲料喂鸭子,结果鸭蛋个个带血丝。这就跟给人补钙一个道理,小孩、孕妇、老人的需求量能一样吗?
买饲料最容易被坑的就是水分。去年工商局抽检发现,市面上20%的饲料水分超标。举个实例:
教大家个土法子验证:抓把饲料使劲攥紧再松开,结块不散的绝对超标!现在明白为啥有些饲料便宜了吧?可能是在水分上做了手脚。
最近总听人说"饲料添加剂都是黑科技",这话得两说。就像维生素C:
有个案例特别典型:赵老板买的饲料标着"高含量维生素",结果检测发现用的是最便宜的硝酸硫胺素,实际吸收率连30%都不到。这就跟吃维生素片似的,缓释型和普通型能一样吗?
要我说啊,选饲料就跟相亲一个理——不能光看外表(价格),得摸清底细(成分表)。去年帮着老同学选饲料,把成分表上的蛋白来源、钙磷比例、粗纤维含量这些关键指标捋清楚,三个月后他养的肉鸡每只多赚了2块钱。记住这个口诀:"成分表上看门道,蛋白纤维搭配妙,钙磷比例要抓牢,水分超标不能要。"下次买饲料前,先把这篇文章翻出来对照着看,保准你少踩八成坑!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