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总出问题?这五大原因你必须知道

作者:养殖良策 时间:2025-11-11 阅读:155

"明明按时喂饲料,猪崽子怎么还是蔫头耷脑的?"去年在山东某养殖场,张大哥看着猪舍里接连倒下的三头猪,急得直跺脚。这场景在农村并不少见——根据农业农村部2025年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平均死亡率仍高达8.7%,意味着每养百头猪就有近9头损失。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养猪过程中那些'要命'的原因究竟藏在哪里​​。

养猪总出问题?这五大原因你必须知道

一、病从口入:饲料问题最要命

在河北保定某养猪合作社,兽医老李指着发霉的玉米饲料直摇头:"看看这霉斑,比天气预报还准,喂下去猪准拉稀。"2025年全国饲料抽检报告显示,​​14.3%的猪饲料存在黄曲霉素超标问题​​,这种毒素轻则导致猪厌食,重则引发内脏病变。

常见饲料隐患清单:

  • 霉变原料(玉米、豆粕最易中招)
  • 营养配比失衡(钙磷比例失调导致软骨病)
  • 突然更换饲料(引发应激性腹泻)

这时候可能有新手会问:买品牌饲料不就行了?别急,去年江苏某大型饲料厂就被查出维生素预混剂不达标。关键还是要学会看饲料检测报告,特别是粗蛋白和微量元素含量。

养猪总出问题?这五大原因你必须知道

二、看不见的杀手:环境管理漏洞

走进河南王大姐家的猪舍,扑面而来的氨气味呛得人睁不开眼。温度计显示36℃,湿度计指针死死钉在85%的位置——这简直就是病菌的五星级酒店。中国农科院实验数据显示,​​猪舍氨气浓度超过20ppm时,肺炎发病率直接翻倍​​。

环境管理三大雷区:

  1. 通风不良(尤其冬季为保温紧闭门窗)
  2. 温湿度失控(保育舍最怕忽冷忽热)
  3. 消毒流于形式(很多养殖户用开水烫下铁锹就算消毒)

记得去年在四川走访时,有个养殖户在猪圈旁堆了三个月前的稻草,结果引发链球菌爆发。环境管理这事,真得较真到每个角落。

养猪总出问题?这五大原因你必须知道

三、疫苗不是万能药:免疫误区要认清

"我家猪打了蓝耳病疫苗,怎么还是中招了?"广西刘老板举着疫苗本满脸困惑。细问才知道,他图便宜买的疫苗运输时没冷藏,活性早就失效了。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统计,​​约23%的免疫失败案例源于操作不当​​。

正确免疫要记住:
√ 严格按说明书保存疫苗(有些需要2-8℃冷藏)
√ 注射时每头猪换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 记录免疫时间(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去年在东北见到个聪明法子,有个养殖场在疫苗瓶上贴不同颜色标签,红色代表紧急免疫,蓝色是常规免疫,这样管理起来清清楚楚。

养猪总出问题?这五大原因你必须知道

四、引种就像开盲盒:种源隐患埋祸根

山东老赵去年从外地买了30头种猪,结果引进伪狂犬病赔了个底朝天。这事真不新鲜——2025年全国动物疫病监测报告指出,​​跨省引种导致的疫病传播占比高达37%​​。现在正规种猪场都会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种畜禽合格证》,这两个证件就像猪的"健康护照"。

引种前必查清单:

  • 查看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 确认近期无疫区证明
  • 要求提供免疫记录原件

有个云南养殖户做得挺绝,他要求卖家提前15天拍猪群视频,每天发猪只的进食视频,这样能最直观观察种猪状态。

养猪总出问题?这五大原因你必须知道

五、日常观察比仪器更靠谱

现在很多养殖场配了智能监测系统,但浙江陈师傅的经验值得借鉴:去年他的电子测温仪显示猪群体温正常,实际却是设备故障,幸亏他坚持每天进猪舍摸猪耳朵,才及时发现附红细胞体病。​​再先进的设备也替代不了人的细致观察​​,这是二十年老兽医的忠告。

必须掌握的观察技巧:

  1. 晨检时看猪群精神状态(健康猪会主动靠近人)
  2. 检查粪便形态(水样便、羊粪蛋便都提示问题)
  3. 听咳嗽声音(干咳湿咳区别很大)

说到底,养猪是个需要"五感齐用"的技术活。去年在湖南拜访的养殖能手有个绝招:他每天把观察情况画成猪群状态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异常个体,这个方法让他的猪场死亡率常年控制在3%以下。

养猪总出问题?这五大原因你必须知道

站在猪舍门口望着欢实抢食的猪群,突然明白个理儿:养猪这事儿就像带孩子,​​细心观察比啥高科技都管用​​。设备仪器能帮我们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的钥匙始终攥在养殖户自己手里。下次看见猪不对劲,别急着打针喂药,先把饲料袋翻开闻闻,把手伸进保温箱摸摸温度,说不定答案就在这些最不起眼的细节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jishu/92111.html

标签: 养猪,出问题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