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蛋鸡最近有没有打喷嚏?"这个看似荒诞的问题,在山东临沂养殖户李大姐的鸡舍里成了现实。去年11月,她家2000只产蛋鸡集体出现羽毛蓬松、食欲减退的症状,直接导致当月产蛋率暴跌15%。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环境温度不当造成的蛋鸡生产损失高达23亿元。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困扰无数养殖户的难题:蛋鸡到底在什么温度下容易感冒?

你可能不知道,蛋鸡其实是"温度敏感体质"。18-24℃这个区间,就像人类穿着薄外套的春日,是它们最舒服的状态。但一旦昼夜温差超过5℃,鸡群的免疫力就会像过山车般下滑。河南农科院去年跟踪监测发现,当鸡舍温度连续3天低于13℃,呼吸道疾病发生率直接飙升到正常值的3.8倍。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会问:不是说鸡有羽毛不怕冷吗?)其实蛋鸡在产蛋期,体内钙质大量消耗,抗寒能力会明显下降。河北养殖户老王就吃过这个亏:去年他把育成鸡的温度标准直接套用在产蛋鸡身上,结果整个冬季产蛋量少了三成。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着急了:那到底该怎么正确控温?)别急,北京农大团队研发的"三区测温法"值得参考:把鸡舍分为进食区、休息区、活动区,分别在距地面30cm处悬挂温度计,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调控依据。
在广东清远,冬季重点要防的是湿冷。当地养殖户会在垫料中混入生石灰,既能吸湿又能消毒。而黑龙江的养殖场则需要应对-30℃的严寒,他们采用"热回收通风系统",能把排出空气的热量回收80%以上。
记得去年走访江苏盐城某鸡场时,老板老张给我算过一笔账:他花2万元改造的智能温控系统,每年帮他多赚15万产蛋收入,这个投资回报比够划算吧?

这些年走访了全国上百个养鸡场,我发现很多新手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比如总觉得鸡怕冷就要拼命加温,却不知道持续高温比短期低温更危险。建议刚入行的朋友,至少准备三种测温工具:电子温控仪、酒精温度计、红外线测温枪,三者数据互相验证才靠谱。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养鸡看似是体力活,实则是门精细学问。就拿温度控制来说,差个两三度可能短期看不出问题,但长期积累下来,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记住,鸡群健康的关键不在于设备多高级,而在于你是否愿意每天多花20分钟观察温度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