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养殖户老张最近急得直拍大腿——他家的鸡群突然集体拉稀,兽医诊断后发现祸根竟是没炒熟的豆粕。这事儿让我想起三年前自己踩过的坑,今天咱们就仔细说说这个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喂养问题。
为什么老养殖户都说豆粕必须处理? 咱们先看组对比数据:
处理方式 | 蛋白质吸收率 | 腹泻发生率 | 日均增重 |
---|---|---|---|
生豆粕 | 38% | 27% | 15g |
炒熟豆粕 | 82% | 5% | 23g |
膨化豆粕 | 85% | 3% | 25g |
去年我亲自做过实验:给200只鸡喂生豆粕,结果每只鸡多花了1.5元药费,折算下来每吨饲料净亏300块。这钱省下来买玉米它不香吗?
怎么炒才算合格? 记住这三个黄金参数:
我家现在用的土法子是往锅里撒把小麦麸,麸皮变黄就说明温度到位。这个方法帮我们合作社每年节省燃料费2000多元,特别适合小规模养殖户。
要是实在没条件炒制怎么办?试试这个五步安全法:
隔壁王婶去年用这个方法,配合发酵处理,硬是把生豆粕用量提高到8%也没出问题。不过她悄悄告诉我,这法子得配合定期驱虫,否则容易闹寄生虫。
我现在的独家秘方是二次处理法:先把豆粕炒至七分熟,再拌入1%的甘蔗糖蜜密封发酵24小时。这么处理后的豆粕带着焦糖香,鸡抢着吃不说,饲料转化率还提高了18%。上个月出栏的肉鸡平均多长了二两肉,多赚的这笔钱正好换了台二手饲料搅拌机。
说到底,豆粕处理就像炒菜——火候不够要拉肚,火候过了浪费柴。您要是拿不准,就抓把处理好的豆粕放嘴里嚼嚼(别咽),没生豆腥味就算合格。记住喽,养鸡这事儿,省下的药费可比饲料钱金贵得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