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喂的是高价饲料,鸡群看着也挺健康,可就是产蛋量上不去?去年山东老张家的养鸡场就碰上了这糟心事,直到他给饲料里加了点"发酵料",结果每1000只鸡每天多捡50斤蛋,死淘率还降了一半多。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这个发酵饲料的门道。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把饲料放那发酵吗?这里头学问大着呢。扬州大学的实验数据明明白白写着,在饲料里加2.5%发酵豆粕,能让蛋鸡产蛋率硬生生拔高5%。这可不是变魔术,而是发酵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这帮"微生物工人"的功劳。
这些小家伙干了两件大事:
不过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乱加菌种。山东农科院那帮专家说了,乳酸菌和酵母菌得按2:1配比,发酵时间卡死48小时,这样豆粕里的抗营养因子才能降解60%以上。
别被专业术语吓着,其实发酵饲料在家就能折腾。咱拿最常见的豆粕配方打个样:
原料 | 比例 | 处理要点 |
---|---|---|
豆粕 | 38% | 粉碎过2mm筛 |
玉米粉 | 36.5% | 新鲜无霉变 |
麦麸 | 4.5% | 调节碳氮比 |
米糠粕 | 20.5% | 需提前曝晒杀菌 |
操作口诀就三句:
记住啊,开封后的发酵料72小时内必须用完,冬天喂之前得用40℃温水泡20分钟,不然益生菌活不过鸡的嗉囊。
这可是门技术活。河北老李去年就吃过亏,开产初期直接怼了10%发酵料,结果鸡群拉稀掉蛋。后来农科院专家给了个黄金方案:
新手最该盯着两个指标:
问:发酵料长白毛了咋整?
答:立马掺2%生石灰中和,这锅料别喂了,菌种比例绝对出问题了
问:鸡吃了拉稀怎么办?
答:赶紧把发酵料比例降到5%,拌点蒙脱石救急。记住过渡期要5-7天慢慢加量
问:发酵完有股酒味正常吗?
答:正宗的发酵料就该是酸甜酒香,要是闻到腐臭味,八成是杂菌污染了
以万羽规模算笔账:
不过要注意,发酵料再好也不能全替代常规饲料。武汉农科院那帮人做过实验,全喂发酵料的鸡群虽然产蛋率高,但料肉比反而上去了,10%-15%的添加量最划算。
小编最后叨叨两句:别光盯着产蛋率,得学会看鸡冠颜色、摸蛋壳厚度这些细节。发酵饲料说到底就是个辅助工具,关键还得看日常管理到不到位。那些号称"三天见效"的发酵菌剂,十个有九个是智商税,认准农科院备案的菌种编号才靠谱。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